在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书画室里,十多位村民正在练习毛笔字

把城市治理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创城工作向基层延伸、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推动文明创城……2022年以来,平谷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融入日常,各街道、乡镇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创城方案”,打出了具有平谷特色的创城“组合拳”。在创城过程中,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城乡环境变得更有温度。

完成环境整治 老小区换新颜

在平谷区滨河街道,金海小区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老旧小区——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电线乱飞,安全隐患丛生。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看到,这个建成于1993年的小区虽然听上去很“高龄”,但干净亮丽的墙面,整洁的小区环境,却处处透露出崭新的气息。打开小区的楼道门,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楼道文化宣传区,里面有科普、法制等9个主题的科普知识。

金海小区的“华丽转身”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滨河街道主任张海霞介绍,作为首个文明创建示范小区,街道动员各方力量投入150万元,从基础设施、氛围营造、秩序整治、文明引导等方面对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改造过程特别注重推进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比如安装小区门头,更换监控探头107个,建成“微网格”指挥中心,粉刷墙面楼道6096平方米、楼门车棚门368个,施划停车位120个……今年4月,改造提升完成后,金海小区从脏乱差的状态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有序,有文化、有品质的小区。此外,街道以城市更新促进创城工作,盘活辖区闲置资源9.5万平方米,为群众提供养老、文化、物业、便民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海小区改造其实是平谷创城工作的一个缩影。平谷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马思亿介绍,2022年以来,平谷区紧盯乱停车、乱闯马路、乱设摊、乱堆放、乱投放“五乱”顽症痼疾,加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小广告、架空线、“门前三包”、不文明养犬、“乱扔烟头”等专项行动,在创城过程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明实践所拓展活动空间

“火车飞驰连海港,跑出加速度高质量,马不停蹄,只争朝夕,迎接活力新马坊……”在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二层,群众自发组成的合唱队正在排练马坊镇自创的精神文明歌曲《跃马扬鞭向前方》。铿锵有力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旁边的书画室里,十多位村民正在练习毛笔字。70岁的闫奶奶仔细端详前方黑板上老师的作品后,一笔一画地认真临摹起来,“我小时候学过一阵子毛笔字,后来没机会学就搁下了,自从知道这里可以免费学,我每周都来!”

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设置近20个特色活动室,覆盖演出、阅览、培训、展览、体育健身五个领域,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群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作了舞蹈《高大尚马坊美》、快板《小龙河水清清》和《赞马坊》等极具精神文明代表性的作品。马坊镇书记马冬梅介绍,除了这里,马坊镇域22个村和4个社区均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组成马坊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近年来,马坊镇以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创建,强化文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置自产自销农副产品临时售卖区、建设免费停车场、治理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以及“文明交通”、“清洁美化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让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准文明相得益彰。

全民参与共同提升乡村环境

在国家4A级景区丫髻山,秋日的阳光洒在山头,将整个景区衬托得愈发壮丽;在刘家店镇松棚村社区,一身传统服饰打扮的村民们正在广场上悠闲地打太极……刘家店镇党委书记逯艳敏介绍,刘家店创城的最大特色是全民在行动。自平谷区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刘家店镇深挖丫髻山历史文化、庙会文化和民俗文化,组建了村级太极、广场舞、花会、篮球等队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百姓文明素养。

作为大桃主产区,刘家店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农”发展相结合,建立起“一规四线五把金钥匙”诚信体系,引导果农以“诚信”为种植、管理、经营之本,打造出了“诚信桃”的金名片。作为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刘家店镇聚焦提升乡村环境治理,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革,将自主权、管理权、财务权等全部交给村级管理,让各村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将村庄、田地、道路进行划分,交由村民进行管理和维护,激发起全镇百姓共建共享,真正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助推文明乡风建设。

文并摄/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