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通州新华东街,文明引导员和志愿者、辅警等工作人员在高温下值守。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8月2日,通州新华东街,通州区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工作人员用手机拍摄下发现的问题,上传至“文明数治”管理平台。
8月2日,中仓街道中上园5号院,居民在亲子长廊聊天。

近日,首都文明办在全市启动“创城在行动”文明城区创建主题采访活动。8月2日,记者在“第一站”通州区采访了解到,通州区探索开发的“文明数治”系统,通过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为创城工作装上“最强大脑”,智慧化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提质增效。

转派处理周期缩短至20分钟

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市容秩序,桩桩件件都关系城市文明和百姓生活,要实现文明城区创建的常态化管理、全域化推进,面临不少挑战。为此,通州区积极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资源,探索开发“文明数治”系统,为创城工作装上“最强大脑”。

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常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明数治”系统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使创城工作有了无处不在的“眼”和“手”,为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对辖区内每一个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大型商超、医院、农贸市场等进行检查,拍照记录不文明问题。系统今年上半年建成,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州区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工作人员满壮说,没有系统前,在网格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往往第二天才能将通知书发给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整改,流程多、耗时长。如今,检查人员可以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拍照实时上传系统,系统会派单给责任单位,问题很快就能得到反馈。

“流程分为信息采集、核实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七个阶段。”在数治平台坐席,区常态办工作人员杨艳娇点开了其中一件“单子”,详细介绍信息处理流程。她说,有了系统,转派处理周期从一到两天,缩短到了20分钟,责任单位处理周期通常在5个工作日。

志愿者上岗 呼吁“礼让斑马线”

7月25日,通州区启动“礼让斑马线 守序红绿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1个重点路口及其他路口均有8名文明引导员、8名志愿者和4名交警组成小组进行引导。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退回到等候区。”“绿灯亮了,请您安全通行。”8月2日早8时,在新华东街与车站路交叉路口,身着蓝白相间服装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和文明引导员分工协作,手执“请等待”引导牌、“文明礼让我先行”引导旗,引导来往行人、车辆文明有序出行。“我刚上岗时,闯红灯等不文明的行为不算罕见,如今大家文明出行的意识明显提升,公众更遵守交通规则了。司机师傅主动礼让行人,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也越来越少。”通州区文旅局志愿者徐延说。

解决身边难题 老旧小区变身示范小区

中仓街道中上园5号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09年,小区最初的物业撤离后,中上园5号院长时间失管,“脏乱差”成为常态。

通州区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中,为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题,创新实施“1+1+N”物业服务工作模式。即通过一套街道指导、社区参与、物管会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一个科学评估、资源统筹、阶梯推进的收费定价机制,以及物管会、产权单位、社区等多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方式,推动新的物业企业入驻。

2019年,中仓街道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将京和连山物业引进到中上园5号院。“当年我们就修建了小区进出闸口,拆除了小区里的违建。2020年以来,又解决了停车难等问题,还在小区建立了居民议事亭和亲子长廊。”京和连山物业负责人杨连山说,今年物业重点推动“码上说,马上办”服务,居民只要扫描单元门前的服务板,就能进入问题反馈界面,随时向物业相关人员反映问题。

截至目前,通州全区设有463个物业管理单元,物业服务覆盖率已达97%,老旧小区焕发出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