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分到朝阳区的绿道骑行或者漫步,不仅可以穿行绿色“长廊”,还可以到沿线的各个公园、绿地游览;对小区的建设有什么想法、意见,居民不用打电话,拿起手机拍张照片、说段语音,就能“直连”社区工作人员。目前,朝阳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一系列新变化、新亮点已走进居民的生活。

朝阳区推进文明创建智慧工程

朝阳区2002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历经近十年努力,于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2020年,朝阳区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2021年,朝阳区制定《朝阳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立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迎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和实地考察组、档案材料组、问卷调查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监督指导组等5个专项工作组。2022年,制定《2022年朝阳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方案》,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所有区领导任副组长,通过区领导包片督导、参与周末卫生大扫除和实地考察拉练检查等,推动街乡问题整改。

在文明城区创建中,朝阳区实施“创城+大数据”联动创建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推进文明创建智慧工程,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破解城市运行管理痼疾顽症,为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把“接诉即办”列入“一把手”重要工程,并建立了“调、考、问、奖、约”机制,即分级高位调度机制、领导班子“接诉即办”考核机制、纪检问责机制、奖励补助机制和约谈提醒机制,保证了群众诉求得到有效及时办理。自2019年全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改革以来,全区共受理市民热线诉求236万余件,诉求解决率从43.39%提升到92.80%,满意率从61.92%提升到92.56%。

亮点1:

9.5公里绿道示范段建成

仰山公园旁藏着一条幽静的林荫绿道,绿道分为步行道和骑行道,虽然不算宽,但无论是骑行还是漫步都足够,且互不干扰。小道旁种满了白杨树,树下绿草茵茵、鲜花绽放。京城已进入秋季,在绿道上骑行更觉得舒适、凉爽。

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礼先有空的时候也喜欢到这里骑行,她表示:“周末骑行的市民更多,有的骑行爱好者还自带自行车,大家也可以扫码骑共享单车体验骑行的乐趣。”

这条绿树成荫的小道是朝阳北部绿道的示范段,全长9.5公里,北起安立路与清河交界,南至望和公园北园。与普通骑行道路不太一样的是,示范段如同一根丝线,串联起沿线众多公园绿地和林地,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仰山公园、黄草湾公园、北湖林地、北小河公园、望和公园等。这就意味着,市民可以骑着自行车打卡公园,游园也就变得更为便捷。

为了方便市民骑行、漫步,绿道沿线还分布着不少驿站,驿站除了售卖饮料、零食等,部分驿站还将提供沐浴服务。王礼先说:“市民骑行或者漫步后可以在驿站里通过扫码进行简单的沐浴,缓解运动后的疲惫。”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种沐浴设施为收费、自助式服务。

9.5公里示范段是朝阳区绿道建设的一部分。按照《朝阳区绿道体系规划(2020年-2035年)》,朝阳区全区规划绿道总长度将达到415公里。十四五期间,先行启动了朝阳北部绿道的规划建设。截至目前,朝阳区已经完成绿道及健康步道225公里的建设,同步推进绿道网、滨水慢行网、城市道路慢行网连通建设,力争打造绿、水、路“三网”融合的示范工程。   

朝阳北部绿道是朝阳区规划的六大重点主题绿道之一,也是“十四五”时期朝阳区绿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北至温榆河公园,南至红领巾公园,西至奥森公园,东至朗园station,沿途串联12个街乡,服务周边约62个社区,全长约130公里,预计2023年底完成。绿道沿途经过清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五条大小河流水系。

正在建设实施的朝阳绿道(望京环-朝阳站段)即朝阳北部绿道二期工程,全长25.5公里,连通望京环、四环沿线和北京朝阳站,是朝阳北部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同示范段共同形成朝阳北部连续的绿道体系。

目前,朝阳区正在编制《朝阳绿道三年建设行动计划》,其中包括统一对东风、平房、将台、东坝、崔各庄等乡的郊野公园进行连通规划设计,与交通委聚焦亚奥地区交通综合整治,实现慢行系统与朝阳绿道体系的连通。此外,与朝阳区水务局三年河道整治联动,围绕第四使馆区连通坝河滨水绿道,建设沟通四得公园-颐堤港-朗园Station的滨河绿道。

亮点2:

“一码共治”让居民的问题“直连”社区

楼道里有垃圾怎么办?餐厅没有做到“门前三包”怎么办?以前,市民大多通过拨打电话或者业主群向街道、社区反映。如今,朝阳区左家庄街道的居民们有了反映问题的“神器”,这就是基于“一码共治”机制的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张贴在各个商户、居民楼、单元楼,居民用手机扫码就能立刻将问题提交到平台。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将问题反馈给相应部门,为解决居民的问题提速。

家住左家庄街道顺源里社区的张玉英阿姨是“一码共治”的“粉丝”,作为热心的“朝阳群众”,她没少给社区提建议。“以前我基本上都是打电话,或者在微信群里反映问题。现在有了这二维码,我用手机一扫码就可以提交问题。”张玉英说,前几天她刚通过“一码共治”二维码提交了有关楼道有居民堆放垃圾、杂物的问题,不到一天的工夫,问题就解决了。记者注意到,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一码共治”平台,小程序里特别设置了语音留言功能,老年朋友不用输入文字,直接说段语音就行。

“一码共治”不仅方便了居民反映问题,也提升了社区解决居民诉求的效率。左家庄街道顺源里社区党委书记刘婧举例说,以前社区一般通过电话和居民沟通,之后工作人员还要到居民反映的点位拍照,然后再和相关部门沟通解决,耗费的人力、时间较长。有了“一码共治”平台之后,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从平台上看到居民诉求以及相应照片,大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现在我们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解决居民诉求。”刘婧说。

记者了解到,“一码共治”机制在空间上将街道治理区域划分为“临街区域”“社区居民区域”与“商务楼宇区域”三大治理范围,由此形成了临街商户、社区楼栋、商务楼宇等一个个最小治理单元。目前,左家庄街道主要大街及背街小巷558家商户实现实体码的贴码全覆盖;11个社区、61个小区、416栋楼完成精确定位,并已经对7个社区、35个小区、375栋楼、1448个单元完成赋码。

亮点3:

“朝阳群众”为创城加油

朝阳区文明城区的创建离不开“朝阳群众”的共同努力,其中有小学生,也有年过八旬的老年人。

8月25日上午8时,在朝阳路和定福庄北街交会路口,记者看到,8名志愿者身穿带有“毛景鸾志愿服务工作室”的湛蓝色服装,手持文明引导旗帜,通过语言和手势引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安全有序通过斑马线。

今年8岁的宁悦文是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参与“礼在北京 让出文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小姑娘告诉记者,上岗前她和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都参加了线上交通知识培训。

在志愿者队伍中,记者还看到了毛景鸾老爷子。他今年80岁,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2002年开始,毛景鸾便在双柳社区做志愿服务,这一干就是20年。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毛景鸾牵头成立了“学雷锋志愿队”“流动红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水电维修”“手牵手为民服务”“跳蚤市场”“环保酵素”“惠民理发队”等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帮助。

据了解,“礼在北京 让出文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是三间房地区为深化文明城区创建而推出的专项行动之一,主要由学生志愿者参与,在为辖区广大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平台的同时,提高了地区居民的文明礼让和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营造更加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目前,我们已培训上岗了20余名志愿者,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他们大多来自辖区中小学及高校,将在每个周五至周一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三间房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三间房还将继续招募和培训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活动。

该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志愿者的招募通过线上进行,利用“三间房民情易站通”平台发布招募令、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可在微信小程序端口点击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并获得积分。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