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以“致知力行”为校训,以“静与和谐之美”为校园文化特色,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此前被评为“首都文明校园”。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前身为育英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引进西方科学和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201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

  知行文化,传承育英精神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深入挖掘百年学校内涵,构建了完整的“知行文化”体系。学校环境古朴、典雅。校门壮观,银杏树茂,小桥池塘,竹影扶疏,西式风格建筑遗存与孔子铜像相映成辉。沉淀着历史印记的校训、校旗、校徽、校歌,胡适图书馆题匾、线装书、老校钟、校史馆、杰出校友墙等,构成了文化育人的强大气场。

学校发挥校友在文明校园建设的作用。以杰出校友的成长故事激励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向身边的榜样、学长学习,传承育英传统文化,爱校励志,成就育人特色。以争创杰出校友班励志育人。初中部争创徐冠华班,学习徐院士作为科技部部长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高中部争创钱煦班,学习钱煦院士谦逊睿智,年近九旬勤奋工作,为人类造福。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园橱窗、电子班牌等载体平台,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教育。《电子年刊》记录了学校前进的脚步,继承了1929年以来年刊制作的文化传统。

立德铸魂,强化师德教育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以“知行文化”为核心,开展以“聚焦教育改革,弘扬师道美德,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培训,组织教师聆听《<大学>与教师修身》《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专家讲座,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人文素养,增强依法执教、因材施教的思想认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组织“我是宣讲员”“厉害了,我的同伴”等宣讲活动。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每年教师节评选“最美育英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坚持以师德考核促进依法执教,在创先争优、绩效考核、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师德要求,提升师德水平,提供优质教育。

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以百年育英党建“知行合一”成功实践为背景,传承红色育英传统,创建“知行党建”品牌。开展知行党课:党员们讲述解放前育英地下党和解放后育英人的故事,挖掘百年育英红色内涵。开发知行课程:通过组织“三会一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党员们讲述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进行知行实践: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追寻红色印记。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引导全校师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们值守校园文明岗,参加义务劳动,慰问老教师、老党员、社区失独家庭等,在工作实践中牢记初心使命,争当时代先锋,让党徽闪耀,让党旗飘扬,使百年育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全人教育,涵育文明素养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打造立体德育,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组织学生参加首都少年先锋岗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会说话的老物件”展览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百货大楼张秉贵展览义务讲解、希望马拉松爱心义跑、温暖太阳村等活动,引导学生懂感恩、讲奉献。

推动“文化 传承2030”工程实施,举办非遗、曲艺进校园、词坛泰斗庄奴校友作品音乐会、《论语》诵读、茶文化创新课程、西安文物研学,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优秀集体、学生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不断传递正能量。开展一日常规综合评比,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行《以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友善人格素养》课题研究与实践。各班制定班旗、班训,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生态。

开设道德讲堂、模拟法庭、举行宪法日活动,进行道德、法制教育。中考百日誓师、成人仪式,奋发励志。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使学生学会友善待人,保持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学军、学农,培养国防意识,开展劳动教育。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成立“育英 涵芬书院”,组织开展读书讲座、亲子阅读、古城邯郸成语研学、育英故事会、校园书市等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