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仁和中学创建于1971年,建校5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仁立天地、和润桃李”的“和”文化教育理念,以“养德、博学、笃行”校训为引领,弘扬“严于律己、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校风,让学生享受“有温度的教育”,打造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培养“自立、负责、仁爱、和谐”的新时代仁和少年。

优质发展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仁和中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利用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校园文明”礼仪剧展演、“青春献祖国”诗歌朗诵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讲、儒家文化巡礼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等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德育认识水平。

优质队伍教师为源:专业成长,分层培养,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仁和中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四有好老师”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制定仁和中学“五特”教师成长标准(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有担当、特别会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师德教育活动,多举措打造师德高尚的队伍。

一是规范制度管理,打造“仁和力量”。学校16名干部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共同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坚持问题会商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二是优化德育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通过邀请教育专家、外出培训、班主任拜师、沙龙及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引领班主任队伍快速成长,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制定《仁和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仁和中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实施方案》。三是坚持分层培养,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采取给任务、压担子、搭舞台,通过骨干教师全校献课、百优班主任班会观摩、劳模工作室等活动,分层次、有计划地培养教师。

优质教学课堂为本:研究课改,建设课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围绕“和”文化教育理念,立足于自主选择、个性化成长、提升综合素养等初中生的发展需求,构建“一主线、三类别、五领域”的“和”文化课程体系;倡导跨学科联合教研,开展项目式学习,开发同一主题下的“融合课程”。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课程氛围。

优质校园文化为根:文化育人,拓展实践,自我教育中提升核心素养

仁和中学的校园里处处彰显文明与和谐。学校的景观石、和谐树、楼道文化、班级橱窗、“仁和之声”校园广播站、志愿者社区服务项目,无不体现着学校的“仁和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年级学生会,策划义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孤儿院送温暖等活动,并以社会大课堂为契机,将文化学习从校园里搬到了国子监、颐和园、老舍故居等众多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校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感悟“仁和”思想。

文明校园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北京市首批文明校园、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校,仁和中学将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让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美丽多姿的花园,让校园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责任编辑: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