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理论宣讲有声有色;这里的志愿星光汇聚成河;这里的文化活动滋养心田……新时代赋予文明朝阳新的底色,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在这里活力绽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朝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起纵向贯通区、街(乡)、社区(村)、横向连接职能部门的“3+1+X”工作体系,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亮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朝阳范儿”。
阵地出新拓展理论传播“新途径”
走进八月的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化馆),一片热闹景象,朝阳群众诵读宣讲、即兴戏剧演出、打卡艺术课堂、国防教育宣讲进社区、移风易俗流动宣传队走进农村地区、开设美育实践工坊、全民健身日非遗健身项目体验……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文化馆宣传服务月相结合,推出了首届朝阳捌月全民艺术节暨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月活动,所有活动通过“朝阳宣传文化服务平台”进行发布,吸引了市民争相参与。
“这里就像个‘百宝盒’,经常有演出、讲座、展览、培训、非遗体验等公益活动。今年6月份这里推出的‘学习剧场’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微戏剧、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宣讲形式。”社区居民陈琳说,“这里的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了它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了。”
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化馆),有效利用场地资源,拓展打造了“学习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朝阳群众志愿吧”“人民院线”“文明学社”“9剧场”“美育中心”“肖邦音乐厅”等2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功能场所,配有“强国机”、动态数字展示大屏等影音传播设备,及理论、历史、文化、科普等各类书籍,融合了理论学习、文化活动、阅读休憩、交流分享、学习培训、健身运动等多项功能,为市民提供多元文化空间和志愿服务,已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理论学习“加油站”、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传播直通车,做到了“文明实践天天见”。结合基层群众需求,创新推出了“围炉煮茶说理”“朝阳群众诵读宣讲团”“学习剧场”“沉浸式情景体验党课”“杏坛讲习”“移风易俗流动宣传队”“社区一家亲——全民艺术普及”等丰富多样的品牌活动。同时,配合“朝阳群众好榜样”等选树活动,开展故事会、微直播、在线访谈等,让理论宣讲活动更加“接地气”“有意思”。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和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朝阳区持续深化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布局,积极构建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依托“3+1+X”工作体系(“3”指以1个中心、43个所、627个站三级组织架构为核心;“1”指发挥垡头文化中心、香河园文化中心等一批分中心枢纽集成作用;“X”指建设一批具有朝阳特色、涵盖文创园区、商业楼宇、实体书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现了全区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家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舞台。同时,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所、“两新”组织等阵地资源,设立108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57个理论宣讲实践阵地、43个教育服务实践阵地、124个文化服务实践活动开展阵地、137个科普宣传及体育健身实践阵地,以中心、所、站、分中心、基地辐射带动,织密工作网络。
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以部门联动有效带动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广泛开展送政策、送项目、送服务、送关爱等活动。积极探索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双向互动利用,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真正形成了文明实践合力。
队伍出色服务群众“零距离”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朝阳区充分盘活和利用各类资源,持续擦亮“朝阳群众”这一志愿服务品牌,努力推动每一名朝阳群众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以接地气、惠民生、暖人心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朝阳区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区委书记任总队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带头组织参与“冬奥有我”“传承雷锋精神 朝阳群众在行动”等区级示范活动,各街乡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队43个,各社区村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627个。
“总队负责整体谋划,调动区文体卫等21家文明实践成员单位资源,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教育、医疗、科普、健身等组建136支常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队伍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96场,为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志愿服务。
朝阳还发挥本地先进典型、专业文化干部、乡土文化人才、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作用,组建群众身边多样化、针对性强的志愿服务队伍10164支,建立由22名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培训师资库,形成文明实践合力,并分级分类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医疗健康、科技科普、法律援助、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把百姓需要的精神食粮送到小区公园、街头巷尾,提振着朝阳群众的“精气神”。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志愿服务,让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了1248个“百姓周末大舞台”“移风易俗流动宣传展演”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让文明实践触角无处不在,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文明实践内涵更有深度和广度。
活动出彩传播党的“好声音”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
一杯清茶、围坐交流,每期一个分享主题,在其乐融融的围炉煮茶活动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畅所欲言,讲述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传递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新时代朝阳群众诵读宣讲团成员走进社区、农村、企业等,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理论宣讲和诵读活动;“社区一家亲”美育大课堂上,专业文艺骨干深入基层,用平实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百姓感知艺术之美,在满足百姓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是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如何把理论宣讲做成最对群众胃口的“家常菜”,确保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 朝阳的答案就是“融合创新、活动出彩”。
深化“理论+百姓+文艺”宣讲形式。组建65支理论宣讲队、45个新时代理论宣讲团、713个理论宣讲小组,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打造了“学习剧场”“五里桥谈判——沉浸式情景体验课堂”“杏坛讲习”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有温度。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培训、交流、展示活动,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将志愿服务融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联合中信书店等实体企业成立“全民阅读”特色志愿服务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亲子读书分享会等志愿服务,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创新“强国机”集体学习模式。在区级中心打造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空间”,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区,结合“强国机”资源优势,周周推出理论宣讲、阅读分享等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活动,成为“学习强国”场景式“打卡”地;各分中心、43个文明实践所均配置强国机,打造理论学习新模式。
探索“互联网+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线上学习优势,统筹各文明实践所(站)、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打造了“朝阳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酒仙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红色直播间”等品牌,实现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从“权威发布”走向“社会共识”的“理论宣讲网络”,服务受众130余万人次。
以文明实践汇聚前行力量。一个个实践阵地的建设、一次次微小心愿的达成、一桩桩暖心实事的落地,串起为民初心,让朝阳充满了爱的温情与力量,共同绘就了朝阳文明实践的风情展示全景图,引领着朝阳群众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共创美好生活的澎湃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拼搏奋进。(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