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多个社区通过“微改造”工程,将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斑驳破旧的凉亭等闲置空间,变身成为居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这些看似微小的社区空间改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感,更彰显了朝阳区在社区治理中的智慧与温度,绘就了一幅家门口的幸福画卷。
在望京西园四区南社区,426楼东侧曾经是一片令居民绕行的荒地,杂草丛生、蚊蝇滋扰,夏日的异味更是让居民避之不及。为改变这一状况,社区党委依托公益金项目,召集居民代表、物业共同商议,从绿植选种到空间布局,全程让居民参与决策,最终确定了微景观改造方案。
随后,社区联合“一抹亮色”志愿服务队,开展“幸福花匠”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们齐动手,铲除杂草、翻整土地,在荒地上播撒花种,并接力浇灌。经过大家的努力,这片荒地成功“变身”为“幸福花园”。改造中的巧思随处可见,三棵濒死的银杏树被换成了满载应季花卉的花箱,儿童乐园旁新增的共享休憩区更是成为点睛之笔。两把长椅错落安置在花箱间,居民张女士坐在长椅上感慨道:“花香伴着孩子的笑声,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如今,这里既有老人赏花闲谈,又有孩童嬉戏追逐,物业与志愿者组成的管护队伍还会定期维护,让这方“共享客厅”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香河园的西坝河南路迎春亭,在这个盛夏焕发出独特的古韵。迎春亭采用飞檐斗拱的中式设计,与坝河文脉相呼应,亭侧的春牛墙画则诉说着当地的历史记忆。改造后的亭子白墙黛瓦,四季景致流转其间,成为居民纳凉聚首的好去处。傍晚时分,时常能看到对弈的老者与嬉戏的孩童,让这座承载着往昔的建筑充满了今朝的烟火气。“亭”亦是“停”,这处古雅的空间仿佛在提醒着匆忙的都市人,不妨暂歇脚步,感受香河园这抹古风古韵带来的温柔。
豆各庄的晨风园二社区,历时一个月改造的9号楼景观亭不久前顺利竣工。这座曾经因破损漏雨而遭冷落的老亭,在居民议事会的集思广益下,如今加装了遮阳顶棚,墙面还绘有“祈年殿”等地标剪影,专门为搬迁至此的老街坊留存下乡愁记忆。施工期间,社区通过微信群实时向居民通报改造进度,志愿者们也时刻巡查以保障施工安全。如今的凉亭,不仅是居民纳凉下棋、读书交流的温馨港湾,更升级成为“晨亭家话”基层治理平台,居民们围坐在此,共同商议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策划等社区事务,让这座老建筑重获新生。
从望京的共享花园,到香河园的文化凉亭,再到豆各庄的议事空间,这一处处方寸之地的小小改造,折射出的是北京朝阳区卓越的社区治理智慧。从荒芜到繁花,从斑驳到焕新,每一个社区“微景观”都在诉说着共建共享的美好故事,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居民的生活,为朝阳区的社区治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