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点燃了童年的热情,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教育+实践+文化”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暑期活动。从环保创意到非遗传承,从科学探索到社区治理,多场活动如繁星点亮孩子们的假期,让家门口的社区成为滋养成长、放飞梦想的“活力驿站”。

童心绘绿色

环保创意润展未来

为深化协同育人,厚植“她美家”,赋能朝娃成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青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呼家楼街道妇联在暑假期间组织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绿色未来”儿童环保主题展览活动。

展览展出160余件绘画、书法和手工作品,孩子们利用废旧纸盒、塑料瓶、旧布料、报纸和包装盒等可回收材料,发挥奇思妙想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这些作品不仅美观有趣,更直观地传递了“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

农丰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装涂鸦机器人”活动则将环保与科学结合。孩子们用废旧电池盒、圆盘和彩笔,组装出会“跳舞”的机器人。当第一个机器人旋转着在纸上画出螺旋图案时,8岁的小宇欢呼:“原来离心力能让笔尖画出魔法!”活动后,孩子们主动收拾材料,约定“下次自带旧玩具来改造”。

墨香传文化

非遗添新韵润童万心

金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妙笔生花”练字集训,为数字化时代的孩子重启汉字之美。12节课程中,书法老师从“永字八法”讲到诗词临摹,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横如云涌,竖似峰峦”的韵律。“希望孩子能静下心来,写一手好字。”家长王女士得知活动后第一时间报名。金桐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更多有益身心的素质提升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助力他们在成长路上收获更多知识与快乐。

小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非遗工坊则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在《西游记》皮影制作中,孩子们雕刻铁扇公主的裙摆,镂空花纹既要美观又要牢固,10岁的小雨感叹:"这些镂空花纹既要美观又要牢固,比想象中难多了!"经过描样、雕刻、上色、组装等工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逐渐成型。

社区书记表示,本次活动是"非遗进社区"系列的首场尝试,后续还将开展剪纸、面塑等传统工艺体验。通过建立"青少年非遗传承小队",定期组织文化沙龙,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科学探秘

动手实践启智慧

农丰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时光隧道”活动,用一面镜子点亮科学之光。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光的反射原理,用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反光、水面倒影等例子,让孩子们轻松理解“光遇镜面会反弹”的科学知识。随后的动手环节里,家长和小朋友们默契配合,按照步骤将可视镜粘贴在小灯两侧,通过光线在两侧镜面的不断反射,最终成功制作出能看到“无限延伸光影”的“时光隧道”。

当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看着筒内层层叠叠的光影时,现场充满了惊喜的欢呼。

关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天安门泥瓦匠”活动则让传统工艺“触手可及”。志愿者边示范“九横八纵”结构,边讲“明三暗五”的布局奥秘。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泥瓦匠”,运用特制环保陶土,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的天安门模型安装砖瓦,从打地基、砌墙体到塑檐角,完整体验传统建筑工艺。

9岁的小杰捧着模型说:“原来屋顶的曲线不是随便画的,是为了让雨水流得更快!”家长王女士感慨:“孩子不仅学了手艺,更懂了‘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社区小主人

责任担当共成长

关东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阳光小管家”议事厅,让青少年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开营仪式上,孩子们分组设计队旗队徽,有的画上握手图案写“团结”,有的用绿叶代表“环保”。每一组的设计都充满了个性与寓意,展现了青少年们心目中的美好社区。后续,关东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陆续开展更多暑期实践活动,为社区青少年们搭建一个参与社区事务、展现自我的平台。

小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意手工坊”则用温暖拉近邻里。黏土多肉活动中,孩子们捏出“熊童子”“虹之玉”,8岁的乐乐骄傲地展示作品:“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她最喜欢多肉植物了!”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手工制作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接下来,社区还将开展科学实验、绘本阅读、户外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辖区青少年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掌上呼家楼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