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交通出行安全便捷无小事。北京朝阳聚焦居民关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辆停放等“出行痛点”,精准发力,多措并举,通过一项项具体实在的举措,让“车有地儿停,电不愁充”成为现实,有效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和便捷度。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居民安心
近期,潘家园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联动充电设施运营商及物业服务单位,在辖区重点区域全面推广电动自行车防火拖拽钩。这种安全神器长约2.5米,一端是锋利的钩子,另一端是绝缘、稳固的把手。当车棚内车辆起火时,工作人员或居民能迅速利用它将着火车辆拖离,隔离火源,阻止蔓延,为灭火争取宝贵时间。截至目前,已有48个重点小区、公共场所的车棚配备了138个拖拽钩,与之前配置的悬挂式自动干粉灭火弹及智能监控系统形成了双重保障,获得居民与物业的一致好评。“看到这个‘安全神器’,我们充电更放心啦!”居民们表示。下一步,潘家园街道将督促为所有存放处配置拖拽钩,并组织实操培训,同时呼吁居民规范停放、安全充电,共同筑牢安全基石。
破解充电难题,实惠便捷暖民心
露天充电桩长期经受日晒雨淋,不仅设施易损,车辆停放杂乱,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是居民长久以来的忧虑。近期,高碑店地区八里庄社区与西店社区积极行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八里庄社区经过实地调研、多方协调和居民议事,最终确定为松公村区域露天充电桩安装车棚并加装充电桩。西店社区党委则牵头广泛征求意见,经实地勘察测量,为辖区内五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加建了顶棚,实现了充电设施顶棚全覆盖。“以前充电桩露天放置,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生怕电瓶短路。现在有了遮风挡雨的车棚,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居民感慨道。新车棚的全面启用,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充电便利与出行安心真正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三间房地区,面对居民反映的充电高峰期排队、收费混乱标准不一甚至“飞线充电”等隐患问题,地区政府整体收购这些分散的充电设施,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确保居民方便找到、安心使用。最让居民拍手称快的是费用的“一降到底”。地区政府明确承诺并严格执行,充电仅按本市居民生活用电标准0.51元/度电收费,完全免除任何服务费。“以前充一次电得花两块多,现在电池充满也就一块钱左右!”居民小王展示支付记录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统一管理不仅带来价格实惠,更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和便利性。崭新的设施、清晰的标识、合理的布局,加上定期的巡检维护机制,让居民感到“安全多了”。从“充电难、充电贵、充电险”到“省心、省力、省钱包”,三间房地区用“统一服务管理”这把钥匙,成功将惠民实事落到居民日常细微之处,照亮了回家路,温暖了居民心。
整治地铁口乱象,还路于民便捷出行
地铁口周边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造成占道、人车混行,是居民出行的另一大困扰。地铁6号线黄渠站A口就曾是这样的“重灾区”,给周边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每次从这儿过都得小心翼翼,自行车、电动车横七竖八,走路都得绕着走。”居民马女士无奈地说。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常营地区城乡建设办率先对黄渠站A口北侧227.73平方米违建进行集中拆除并进行硬化处理,为后续利用打下基础。平安建设办统筹推进,将这片空地改造成非机动车停车场,合理规划停车区域,设置清晰标线,配备隔离设施,划出“专属车位”。改造后的停车场可容纳约150辆非机动车,有效缓解了停放难题,同时让出了通畅的行人通道。
如今,黄渠地铁A口面貌焕然一新,非机动车整齐排列,行人通行顺畅。“现在好了,停车方便,路也宽敞了,进出地铁站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居民张先生对此赞不绝口。此次整治行动不仅改善了环境秩序,更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出行体验和幸福感。
重点区域:规范停放秩序,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非机动车乱停放,尤其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及医院、学校、景区、商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是影响市容和通行安全的“城市痛点”。今年,朝阳区持续深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通过因地制宜增供给、科学指引强规范、宣传引导促文明等举措,在重点区域取得显著成效。区城市管理委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奥林匹克公园站等7个轨道站点以及国展朝阳馆等5个“学医景商”区域开展治理。
面对旺盛的停车需求,朝阳区深入挖潜空间增加供给。双井街道利用垂杨柳医院北侧闲置地块,科学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场,完善充电桩、消防设施等配套,新增停车位300余个。劲松街道则盘活九龙山地铁站G口旁空闲土地,通过腾退围墙新增停车位80余个,为前往商圈及地铁通勤的市民提供了便捷选择。
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完善标识引导系统,提升规范性与效率。奥林匹克中心管委会在奥林匹克公园站及周边科学布设非机动车停车区28处(较治理前新增19处),总停车容量由2700余辆跃升至13000余辆,增幅近400%。配套增设的18块清晰醒目的车辆引导指示牌,有效指引市民规范停放,显著改善了区域环境秩序和出行体验。
此外,朝阳区还加强人员引导和宣传教育。在重点区域高峰时段安排文明引导员、协管员值守,主动引导规范停车、有序摆放,及时纠正乱停乱放行为。同时开展多维度宣传,通过“进村、进社区、进小区、进楼宇”、居民微信群、宣传海报、展板等形式,全面普及规范停车要求,营造“安全有序、规范出行”的良好氛围。
朝阳区从关乎群众日常出行的“小切口”入手,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破解“停车难、充电险、秩序乱”等问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居民的出行之路更加安全、便捷、舒心。(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