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朝阳区的青少年们并未远离书本,而是将环保课本的知识铺展在清澈河流畔、精密仪器边、夏夜密林深处……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实践课,让孩子们在亲身的探索与守护中,将环保理念深植于心。
解锁环保新体验!探秘环境监测中心
朝阳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门为学子敞开,一场“环保探秘之旅”让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的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生态保护的魅力。作为拥有包括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等六大类101个检测项目能力的专业机构,中心讲解员通过介绍监测数据的产生过程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应用,让课本知识对接真实场景。
在实验室,讲师团化身“化学老师”,娴熟操作设备,现场演绎水质检测、大气成分分析的专业流程。学生们走进分析检测实验室,近距离观察水质检测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仪等精密设备如何“捕捉”和分析污染物。理论讲解结合仪器实体,复杂的科技知识顿显清晰。
“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身体验方知深浅。学生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化身“小监测员”,亲手操作水质分析实验工具,屏息凝神记录颜色变化。这堂实践课让孩子们切身体会生态环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深刻理解了环境监测在污染防治中的基石作用。这场探秘在少年心中悄然埋下环保的种子,让“知道环保”升华为“体验环保”。
小手护碧水!青少年巡河在行动
南磨房地区萧太后河畔,另一群小志愿者在山水文园社区的号召下集结。社区工作人员生动讲述河道历史,普及安全知识的同时,青少年与家长手持垃圾夹和环保袋,沿河岸仔细搜寻烟头、包装袋等废弃物,用自己的双手为守护河道贡献力量。
巡河不仅是清洁行动,更是行走的环保课堂。“哪些行为加剧污染?”“如何保护水资源?”过程中的互动问答激发思考,深化了孩子们对水生态保护的理解。小志愿者金明悦道出了心声:“第一次巡河让我明白了保护河流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会更珍惜水资源。”
夜探小精灵!探索生物多样性奥秘
夜幕笼罩北沙滩北社区的林间,奥运村街道“虫虫特工队”的小探险家们手持放大镜,在导师引领下开启自然探索。
“老师!这是癞蛤蟆吗?”发现中华大蟾蜍后,导师立即科普其特性与安全距离;男孩惊呼的“树枝在动”,发现了一只夏夜蝉蜕壳的过程。威风凛凛的中华新锹甲、善于伪装的竹节虫、圆滚滚的腮金龟……导师借这些“夜精灵”讲解昆虫的生态价值,强调保护意义。孩子们在困惑与恍然大悟间,种下了热爱自然的种子。家长们也在活动中重温生物课的纯粹乐趣,理解自然教育的力量。
当环保知识从纸面跃入生活肌理,少年们便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碧水蓝天的守护者。寓教于乐的多样活动,正在为孩子们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
从精密实验室到城市河岸,从白昼到夜幕,朝阳少年们用脚步丈量生态,用双手触摸环保。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将环保意识融入成长记忆。(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