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万红路社区北窑地小区出入口的崭新变化,成了居民和新就业群体热议的焦点——70余米长的新就业群体文化墙正式“亮相”,墙面不仅印着“万红新聚力”“小哥加油站”等暖心标识,还融入了安全提示、商户指引等实用信息,搭配周边科学规划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让曾经因车辆拥堵而困扰的小区门口,变身成兼具颜值与功能的“友好空间”。这正是酒仙桥街道深耕新就业群体服务、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为破解社区管理与新就业群体需求的平衡难题,酒仙桥街道率先探索建立“双点长”“双站长”机制:由辖区快递点站长与社区党委副书记共同担任全时驿站双站长,798网点则实行双点长共管模式,通过“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方式,统筹解决驿站运营、网点事务等实际问题。这一机制为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搭建了“主桥梁”。
此前,万红路社区北窑地小区因门口美食城聚集,快递车、共享单车常“围堵”出入口,居民出行受阻,骑手取送餐也多有不便。酒仙桥街道指导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次组织居民、骑手、商户召开议事协商会,在实地勘查与充分征求意见后,精准施策:利用小区门口小微空地划定专属停车区,既保障骑手临时泊车需求,又与居民通道保持安全距离;同步启动墙面改造,打造集党建宣传、商户指引、安全课堂于一体的文化墙,让冰冷的墙面成为会“说话”的服务载体。
“这里不仅有‘黄金车位’,文化墙上的商户名单还帮我们节省了找店时间,太贴心了!”一位外卖骑手的感慨道出了新变化带来的便利。文化墙“小哥加油站”板块汇集了周边20余家友好商户信息,“新就业风采”板块展示着骑手参与社区服务的暖心瞬间,“安全课堂”则通过漫画形式普及交通安全与充电规范,全方位营造“处处有服务,时时有关怀”的氛围。
服务不止于环境改善。酒仙桥街道联动社区持续推出多元暖“新”举措: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暑期托管班”,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举办“骑手节”“青春助递”等活动,增进情感联结;更创新搭建“新锋响应”线上系统,鼓励骑手通过“随手拍”“随手报”反馈社区设施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线下则吸纳骑手加入“小红跑腿”志愿队,参与居民服务与公益活动。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骑手通过该系统反馈并协助解决社区问题12件,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据了解,万红路社区的实践是酒仙桥街道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的缩影。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拓宽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路径,以更精细的服务、更创新的机制,推动形成“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社群共同体,为朝阳区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