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守护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安全,有效降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启动“清积水、灭蚊虫”专项大扫除行动。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各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居民代表并肩作战,以“地毯式”排查清理和科学防控举措,打响一场守护家园健康的“蚊虫歼灭战”。
周六清晨,天色刚亮,香河园街道的机关干部们便带着扫帚、水桶、消杀喷壶等工具,分赴各社区指定点位。行动中,大家聚焦蚊虫孳生的“关键阵地”——居民小区楼道拐角、背街小巷排水沟、绿化带内废弃容器、居民阳台外的花盆托盘及空调外机排水管等易积水区域,按照“翻盆倒罐、不留死角”的原则逐一排查。
在某老旧小区居民楼下,一组工作人员发现3个露天放置的水桶,桶内积存的雨水已变得浑浊,凑近观察时,水面下密密麻麻的细小虫体正在扭动。“大家小心,这是孑孓,也就是蚊子的幼虫!”随行的社区卫生专员立刻提醒,同时现场科普蚊虫生长周期:“蚊子从卵孵化成幼虫(孑孓),再发育为蛹、羽化为成虫,前三个阶段都必须在水中完成,这些存水容器就是它们的‘繁殖温床’,而且从卵到成虫最快只要7到9天,及时清积水才能从源头断根。”
为避免幼虫随积水流入下水道继续存活,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桶内孳生孑孓的积水全部倾倒在水泥地面上,待幼虫因失去水环境自然干燥死亡后,又对水桶内壁及周边地面喷洒消杀药剂,并将空桶集中收纳清运。居民王阿姨看到后主动加入:“以前不知道积水里的小虫这么危险,现在跟着干部们一起清理,既学了知识,也能为小区防蚊出份力!”
此次专项行动不仅通过物理清理消除蚊虫孳生隐患,更同步开展健康科普,让居民直观了解“清积水=防蚊虫”的关键逻辑。下一步,香河园街道将持续关注蚊媒密度变化,结合辖区实际动态调整防控举措,同时通过社区公告、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日常环境维护中,形成“街道统筹、社区落实、居民参与”的长效防控合力,为辖区居民筑牢健康生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