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柏油路上不颠簸了,车棚也宽敞干净,街道真是把好事办到了咱们心坎上!”近日,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潘家园东里西社区居民提起小区刚完成的改造工程,言语间满是认可,脸上笑意十足。这场聚焦道路与电动自行车车棚的升级改造,正是潘家园街道以精细化治理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潘家园东里西社区建成时间较长,内部道路受年久老化、雨水长期侵蚀影响,多处出现坑洼破损。不仅影响小区整体环境美观,更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尤其老人、儿童通行时存在安全隐患。“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有行动。”潘家园街道接到社区反馈后,迅速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牵头协调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征集意见,结合小区实际地形与基础设施条件,反复研讨制定了科学详尽的道路改造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潘家园街道组建专项监督小组,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驻点跟进。从前期路面杂物清理、基层平整,到后期沥青铺设、标线施划,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对照施工标准核查质量,确保改造工程“不打折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街道工作人员在工地巡查,有问题随时沟通解决,这样的细致劲儿让我们特别放心。”居民王女士说。最终,原本破损的路面变身平整开阔的新柏油路,车辆行驶平稳,居民出行体验大幅提升。
除了道路问题,社区内电动自行车车棚的“窘境”也被潘家园街道看在眼里。随着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增加,原有车棚不仅地面坑洼不平,停车空间也愈发紧张,“停车难、停车乱”成为新的民生痛点。街道再次联合社区与专业施工队伍,多次实地勘察测量,创新提出“空间优化”方案——通过缩减门房部分非必要使用面积,同时对车棚地面进行重新修缮硬化,为车棚“扩容升级”。
如今走进潘家园东里西社区,新修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与一旁焕新的车棚相映成趣。车棚内地面平整、空间宽敞,居民有序停放电动自行车,构成一幅便捷又暖心的社区生活图景。此次改造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颠、停车难”的实际问题,更让小区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潘家园东里西社区改造为范例,持续聚焦居民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深入推进更多民生改造项目,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