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妇联联合幸福二村社区,以“共绘五宜朝阳·朝娃说”为主题,组建“儿童观察团”并开展系列活动。这场专为辖朝儿童打造的社区参与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变身“社区小主人”,更以儿童视角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活力,为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首场集结:小团员“楼下议事”定方向

“儿童观察团”首场活动“集结·楼下见”在幸福二村社区活动室拉开帷幕。不同于传统活动模式,工作人员并未直接设定框架,而是引导小团员们结合社区内的绿植景观、便民设施等特色元素,自主设计团名与团旗——从“阳光小队”到“绿荫观察团”,孩子们的创意里满是对社区的熟悉与热爱。

更具意义的是一场热闹的“儿童议事会”:小团员们围绕“社区里的小事”踊跃发声,累计提出“优化儿童游乐区”“增设文明提示牌”等十余项社会议题。经过匿名投票,大家最终选定“家风家训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核心探索方向,并共同商议制定《儿童观察团议事公约》,明确“积极发言、认真调研、互助协作”等准则,正式开启社区治理参与之旅。

跨文化探寻:“真人图书”解锁家风新视角

“原来每个国家的家庭,都重视对老人的尊重!”在“探寻·出发吧”调研环节,来自三里屯国际志愿服务队的4名外籍志愿者化身“真人图书”,用生动的亲身经历分享各自国家的家风家训故事——从中国家庭的“勤俭节约”,到欧美家庭的“诚实守信”,再到东南亚家庭的“邻里互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良美德,让小团员们跳出单一视角,对“家风家训”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调研结束后,孩子们分组对分享内容进行汇总分析,不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撰写调研报告,还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开展汇报。“家风不只是家里的事,还能让社区更和睦”,不少小团员在汇报中直言,这次调研让他们读懂了“小家风”与“大社区”的紧密联系。

思维碰撞:三视角献策社区治理

“如果社区有人乱堆杂物,我们可以贴温馨提示!”“我觉得可以组织家庭家风分享会,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碰撞·听我说”环节,工作人员先带领小团员们回顾前期调研成果,再通过主题教育短片直观呈现社区治理中的常见问题。

自由讨论环节里,孩子们的思维火花格外亮眼:他们从“社区整体”出发,建议优化公共空间功能;从“居民个体”角度,提出开展家风宣传活动;更从“自身角色”出发,主动承担“文明小监督员”职责。一条条充满童心的建议,既贴合社区实际,又彰显出儿童对“美好家园”的独特理解。

文明行动:手作地插扮靓社区角落

想法落地才有力量。在“行动·一起来”环节,小团员们带着前期商议的社区治理议案,动手制作起“家风家训文化扇”和文明提示地插——扇面上写着“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等家训,地插上则画着可爱的卡通图案和“爱护绿植”“不乱扔垃圾”等提示语。

随后,孩子们分组将文明地插小心翼翼安置在小区绿化带中,过往居民纷纷驻足观看,不少人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幕,“孩子们的行动太有意义了,看到这些地插,我们也会更注意爱护环境!”居民王女士的称赞,让小团员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

成果见证:授旗颁奖凝聚成长力量

活动尾声的“成果·看我的”环节,成了孩子们分享成长的“舞台”。“以前我觉得社区的事和我没关系,现在才知道,我们也能帮上大忙!”一位小团员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好家风能让家庭和睦,也能让社区变美,以后我还要常来‘管’社区的事!”

现场,区人大代表曹红芳为“儿童观察团”授旗,并为每位小团员颁发纪念证书。她高度肯定孩子们“敢观察、敢思考、敢行动”的表现:“儿童是社区的未来,三里屯街道的这场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更让社区治理多了‘儿童视角’,这正是儿童友好社区的核心意义。”

据三里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儿童观察团”系列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辖区儿童主动关注社区公共事务。下一步,街道将持续以“儿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宽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从“儿童议事会”常态化,到“社区微改造”儿童提案征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同时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实现“儿童与社区共成长”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