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民生之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朝阳区着力推动社保服务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让社保关怀从“窗口”走向“门口”,从“集中办理”变为“就近可及”,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转角处就能感受到“朝阳温度”。

家门口的办事窗口再升级

“请您稍等,我马上为您查询参保缴费记录。”早上9点,孙河地区便民服务中心社保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式开始为群众办理业务。统一的制服、整齐的评价器、醒目的“暖心窗口”标识,构成社保服务的第一印象。窗口旁摆放的“适老化”服务包,可提供老花镜、轮椅、应急药品等,让不少前来办事的老年群体倍感暖心和便捷。

这是朝阳区社保窗口标准化建设的缩影。今年,朝阳区人力社保局联动43个街乡开展“接待塑形象、沟通传温情、指导显专业、关爱提效能”窗口建设,配置4个“街乡片区社保服务专员”,通过“标准化建设包片指导+个性化需求精准对接”模式,推动社保服务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充分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据悉,朝阳区人力社保局还同步在街乡开展了“暖心之星”选树活动,分别设立“暖心服务之星”和“岗位技能之星”两个专项奖,通过树立服务标杆激发窗口人员内生动力,形成“暖心服务常态化、业务提升持续化”的良性生态。

社保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圈

“从我家到交行三元支行不到1公里,日常查询个人对账单、缴费记录、变更个人信息随时能办,还有人指导,太方便了!”一位曙光里社区居民到交行三元支行“社银合作”网点办理社保业务后,感慨地说。

从商务人士的“高效办”到老年人的“暖心办”,从企业的“批量办”到个人的“便捷办”,朝阳区立足区域经济特征,精准布局“社银合作”网点,选取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建设银行北京花家地支行、交通银行北京三元支行、北京农商银行十八里店支行、北京银行北辰路支行、华夏银行北京媒体村支行、农业银行北京英家坟支行7家合作网点,打造了“城区步行一刻钟”以及“辐射范围5公里”的社保便民服务圈。

目前,市民可在合作银行网点办理查询打印、登记征缴、资格认证、遗属待遇、退休人员转移、社会保障卡6个主要类别55项常见的社保经办业务。截至7月底,朝阳区7家“社银合作”网点共接待咨询6400余人次,受理业务2万余件,有效为群众提供就近办、多点可办的服务便利。

朝阳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将继续深挖银行网点区位与资源优势,扩大合作覆盖面,让更多“社银合作”网点成为服务惠民的“金钥匙”。

政策落地有了流动会客点

今年6月,一场“幸福社保会客厅”流动会客点的首场活动在八里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启,2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听政策、谈经验,围绕社保政策落地、高频业务事项等话题热烈讨论。

“这是朝阳区将社保服务触角延伸至街乡的又一探索。”朝阳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朝阳区人力社保局倾心打造了“幸福社保会客厅”政企交互平台,以区社保中心主会客厅为核心,在街乡便民服务中心、“社银合作”网点等区域设立“流动会客点”,实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为内核”的服务效能跃升,推动基层人社工作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创造价值”。区人力社保局选派负责业务骨干组成“移动服务组”,带着针对企业特殊问题的“定制化解读方案”上门,通过“固定阵地+移动服务”的立体网络,为企业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间的经验分享更成了意外收获,你来我往间,原本分散的个体经验汇聚成集体共识,让政策落地有了更多“民间智慧”的支撑。

“‘会客厅’这一‘面对面’政企互联互通平台,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得到了清晰指导和发展建议,这种精准对接不仅帮我们卸下了包袱,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朝阳服务企业的诚意。”来自北京华联(SKP)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客活动后说道。

未来,朝阳区将继续畅通利企便民服务网,让社保服务的触角更广泛、网络更密集、关怀更贴心,切实让“小窗口”成为连接民心的“大桥梁”。(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