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潘家园街道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举办2025年百姓宣讲活动。由5位来自辖区不同社区、不同岗位的宣讲员组成的“声动潘家园”宣讲团,走进居民中间,用街头巷尾的真实经历、浸润生活的真挚情感,分享基层治理的实践、文化传承的创新与邻里互助的温暖,让“潘家园故事”成为彰显家园向心力的生动注脚。

松榆西里北社区预备党员、社区工作者许琦,以一线工作者的视角,勾勒出社区治理的鲜活图景。她讲述中,既有社区工作者日夜奔忙的身影,更有居民主动加入志愿队伍、党员带头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场景。“每个人都是社区建设的‘微光’,汇聚起来便成了守护家园的‘星河’”,这一感悟让现场听众深刻体会到“社区是家、共治是力”的深意。

来自华威里社区、陈经纶劲松中学的初二学生张涵,作为宣讲团中最年轻的成员,以少年视角串联起潘家园的“蜕变记”。他分享了儿时在潘家园当“小掌柜”的童趣,跟着手艺人学剪纸、捏面人的非遗体验,更梳理出这片土地从护城河边的砖窑瓦厂,到吸引莫言、马未都等文化名人的古玩集散地,再到如今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文化夜市的发展脉络。这份青春讲述,既让老北京市场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活力。

潘家园社区社工原亚丽,则用两件“暖心事”诠释了社区服务的温度。面对39号楼居民反映的客厅温度低问题,她主动联合热力公司、物业上门排查协调;遇到小苗母子的生活难处,她全程跟进帮助解决,还多次上门关怀。这些具体而微的行动,将“为民办实事”的承诺落到了实处,尽显基层工作者的真心与担当。

潘家园东里西社区邻委会委员李增芳,用朴实话语还原了邻委会的日常工作。从调解居民因漏水引发的争执,到推动物业解决问题;从推进小区安全管理、垃圾分类、人车分流,到坚持每周组织大扫除、设留言箱倾听民意……这些琐碎却重要的工作,让居民真切感受到邻委会如何将大家拧成一股绳,用自治力量让小区生活更舒心。

磨房南里社区第六党支部书记宗泉禄,作为社区老住户,分享了自己参与破解小区停车难题的经历。从“急难愁盼”的民生痛点,到通过多方协作找到解决方案,他的讲述让“共建共治共享”不再是口号,而是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的生动实践,背后既有党的引领,也有邻委会的担当,更有每一位为家园操心的普通人的付出。

此次宣讲活动中,从社区服务的“暖心人”到文化传承的“少年郎”,从基层治理的“实践者”到邻里和谐的“守护者”,潘家园居民用平凡行动诠释了“强国复兴有我”的内涵。朝阳区潘家园街道表示,将持续搭建百姓宣讲平台,让更多“身边事”被听见、更多“平凡力”被看见,携手居民共同建设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