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以亮马河“二十四桥十八景”为文化纽带,在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及沿岸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通过手工创作与桥景探访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沉浸式触摸历史肌理、感受传统魅力,持续为辖区生活注入文化暖流。

指尖传承:让“十八景”在巧手中绽放

作为系列活动的核心内容,左家庄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推出的手工体验项目,将亮马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致搬进创作现场。

在“饮马花溪金箔画花”体验中,居民们循着亮马河曾为皇家御马苑的历史脉络,以金箔为材,复刻“饮马花溪”的灵动意境。指尖轻铺金箔,细描花草轮廓,昔日皇家牧场景象与今日河畔风光在作品中交融,成为居民珍藏的“亮马河记忆”。而“长堤拾贝”主题的宋锦珍珠画活动,则以温润珍珠搭配宋锦纹理,让参与者在粘贴组合间,领悟传统织物与自然瑰宝的和谐之美,重新定义生活美学。“瀑山叠水流沙画”体验更显巧思——以沙为墨、以水为韵,居民亲手勾勒山川流转之姿,在沙水交融中感受中式山水“留白”意境,于静谧中沉淀文化共鸣。

“这些手艺不只是玩乐,更像在和老北京的故事对话。”参与活动的居民李女士说,手工创作让她对家门口的“十八景”有了更深的理解。

桥见左岸:四座桥藏着生活的诗意与烟火

除了室内体验,左家庄街道还引导居民漫步亮马河左岸,探访四座特色桥景,在步履间读懂“桥与生活”的共生之道。

方絮桥的春景最是动人——春日里,柳絮随河雾漫落青石板,桥洞倒影在流波中漾成“软词半阙”,两人并肩漫步,恍若走进江南诗画;夏日常驻春亭桥,河面波光与蝉鸣、流水声交织,晚风拂过便吹散燥热,成为居民午后纳凉的“天然客厅”;三里桥的黄昏堪称“治愈时刻”,晚霞为桥面镀上暖金,桥栏纹路里藏着青草香,让归家的脚步不自觉放缓;而左家桥则盛满烟火气,低栏触风,看蜻蜓点水、柳叶随波,寻常晨光都被过成了诗。

“这些桥没有雕梁画栋,却装着我们最真实的日子。”家住左家庄的老街坊王先生感慨,街道组织的桥景探访,让他重新发现了家门口的“慢风景”。

持续续航:让文化暖流浸润宜居日常

据左家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系列活动是街道“亮马河乐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亮马河的生态与文化资源,街道正通过多元形式激活历史文脉,让传统文化融入居民日常。

未来,左家庄街道将继续以“宜居左岸”为目标,深挖“二十四桥十八景”的文化内涵,策划更多沉浸式文化活动。从手艺传承到景致探访,让亮马河畔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的纽带,为辖区居民编织更具幸福感的文化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