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北四环外的望京联络大厦4层,“望京新质生产力加速器”公共区域里,几十把折叠椅已经坐满,投影幕布正展示着“增值税即征即退新政策”的PPT页面。“今天是‘企业集中服务日’,自加速器启动以来,每周的周二都会有朝阳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过来讲政策、做培训。”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运营负责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曹有龙介绍说。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7月份在这里启动,我们希望依托该平台,以主动求变的姿态,举全街道之力、协同朝阳区各部门,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以更具竞争力的新质产业格局,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持续向上向‘新’的新望京。”望京街道工委书记闫培文说。
多元平台赋能新质产业加速发展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是街道因地制宜,深度借鉴“硅巷模式”,联合校友平台、朝阳企联等资源共建而生,将更好地与时代同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望京硅巷’意味着全面整合政府、街道、校友和企业等各方资源,通过空间再造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培育‘一核三站四驱多元’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闫培文表示。加速器将通过党建引领这一“红色引擎”,将政策、资本、技术有效串联起来:借助朝阳园管委会、人才局等部门的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助力;依托哈理工等校友会资源,以及地区中医药大学、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望京医院、国际竹藤中心等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进步。
其中,作为加速器的核心助推部分,校友平台以联络大厦为实体依托,联动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等相关校友科技企业等,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桥梁”效能。
“从萌生初创想法到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正式启动,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50天。”曹有龙说,“校友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望京街道办事处经过多次深入研讨,基于望京区域的独特优势,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高速孵化,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转,所以我们将平台命名为‘新质产业加速器’,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孵化新生态。”
加速器落地后,一方面,校友平台深度对接高校科研资源,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支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入驻企业注入技术创新动能;另一方面,依托庞大校友网络,推动望京“硅巷”人才虹吸中心建设,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通过“专利池”共享、联合实验室共建等机制,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路。此外,还将定期举办“校友创业沙龙”,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技术研发—资本对接—市场应用”全链条贯通,通过“以校引才、以校引商”的方式,实现高端人才不断聚集,优质项目持续落地,促进产城融合,为望京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启动以来,加速器通过政策支持、服务创新与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企”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企业孵化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入驻,注册资金过亿。
普惠型服务保障企业“零阻力”成长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如何让入驻企业办事更省心,‘扎根’更放心,将贴心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这是望京街道在筹备打造新质产业加速器之初就着重思考的问题。”闫培文说。
在位于北四环外的望京联络大厦4层,“望京新质生产力加速器”公共区域里,几十把折叠椅已经坐满,投影幕布正展示着“增值税即征即退新政策”的PPT页面。“今天是‘企业集中服务日’,自加速器启动以来,每周的周二都会有朝阳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过来讲政策、做培训。”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运营负责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曹有龙介绍说。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7月份在这里启动,我们希望依托该平台,以主动求变的姿态,举全街道之力、协同朝阳区各部门,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以更具竞争力的新质产业格局,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持续向上向‘新’的新望京。”望京街道工委书记闫培文说。
多元平台赋能新质产业加速发展
“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是街道因地制宜,深度借鉴“硅巷模式”,联合校友平台、朝阳企联等资源共建而生,将更好地与时代同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望京硅巷’意味着全面整合政府、街道、校友和企业等各方资源,通过空间再造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培育‘一核三站四驱多元’的创新生态体系,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闫培文表示。加速器将通过党建引领这一“红色引擎”,将政策、资本、技术有效串联起来:借助朝阳园管委会、人才局等部门的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助力;依托哈理工等校友会资源,以及地区中医药大学、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望京医院、国际竹藤中心等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进步。
其中,作为加速器的核心助推部分,校友平台以联络大厦为实体依托,联动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校友会等相关校友科技企业等,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桥梁”效能。
“从萌生初创想法到望京新质产业加速器正式启动,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50天。”曹有龙说,“校友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望京街道办事处经过多次深入研讨,基于望京区域的独特优势,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高速孵化,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转,所以我们将平台命名为‘新质产业加速器’,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孵化新生态。”
加速器落地后,一方面,校友平台深度对接高校科研资源,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支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入驻企业注入技术创新动能;另一方面,依托庞大校友网络,推动望京“硅巷”人才虹吸中心建设,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通过“专利池”共享、联合实验室共建等机制,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路。此外,还将定期举办“校友创业沙龙”,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推动“技术研发—资本对接—市场应用”全链条贯通,通过“以校引才、以校引商”的方式,实现高端人才不断聚集,优质项目持续落地,促进产城融合,为望京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启动以来,加速器通过政策支持、服务创新与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企”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为区域产业升级与企业孵化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入驻,注册资金过亿。
普惠型服务保障企业“零阻力”成长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如何让入驻企业办事更省心,‘扎根’更放心,将贴心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这是望京街道在筹备打造新质产业加速器之初就着重思考的问题。”闫培文说。(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