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王四营地区以楼门为治理单元,在辖区多个社区掀起楼门文化建设热潮。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共建共治,昔日普通的楼道逐步蜕变为承载邻里温情、彰显社区活力的"幸福驿站",为基层治理创新注入鲜活动能。
在观音堂社区、海棠社区等五个点位,一场"楼门焕颜"行动正火热开展。地区坚持"一社区一主题"原则,深入摸排居民需求,引导楼内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建立议事协商机制。从主题设计到公约制定,从环境清理到墙面美化,居民全程参与其中,实现从"冷眼旁观"到"主动上手"的转变。如今,这些楼门已成为传播文明的文化长廊,志愿者们定期维护文化墙、检修装饰物件,用细心守护让楼门温情常在。
作为市级楼门项目示范点,百湾家园一社区的"橘色空间"改造堪称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社区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居民对色调、图案的意见,在专业团队方案基础上设置可修改设计稿与投票环节。"楼道彩绘派对"上,"祖孙搭档""大学生创作区"等特色板块吸引各年龄段居民参与,护士陈女士提出的"夜光装饰"建议被采纳,让晚归者也能感受暖意。
从单调墙面到创意彩绘,从陌路相逢到邻里互助,王四营地区的楼门变迁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深度。目前,楼门文化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议事协商机制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下一步,地区将持续深化楼门文化建设,推动治理效能常态长效,让居民在每日经过的楼道里,持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