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朝阳区大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微改精治”,通过100余项民生实事项目的精准落地,让辖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幸福指数同步升级。街道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造福于民”的工作理念,统筹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在环境提升、设施修缮、便民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用实打实的改造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在育慧西里社区,7号楼东侧的休闲广场历经“焕新”工程后,成为居民口中的“幸福打卡地”。针对路面坑洼、廊亭破旧等问题,社区党委挨家挨户征集意见,最终敲定的改造方案不仅用透水砖平整了地面,还同步完成树池修整、绿篱补种,让广场与周边绿地形成错落景致。如今,粉刷一新的廊亭下,常有居民围坐闲谈,7至11号楼间重新铺装的步道更是方便了老人日常出行。

改造前

改造后

慧忠北里第二社区的104楼北小广场,藏着街道“功能与颜值齐抓”的改造巧思。这里的儿童游乐区铺上了防滑塑胶地垫,雨天积水的难题通过透水地砖彻底解决,新增的太阳能路灯让傍晚的广场依旧明亮。社区党委还对广场凉亭进行加固美化,廊架上的文明礼仪公益广告与居民健身、孩童嬉戏的场景相映成趣,勾勒出社区治理的温情画卷。

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灿家园的适老化改造直击辖区老人“急难愁盼”。社区党委对1区8号楼文化长廊、南二楼敬老长廊实施“全方位升级”:斑驳的廊体重新粉刷加固,破损顶棚全部更换,座椅加装靠背,无障碍坡道直通廊下。如今,这里不仅是老人休憩聊天的场所,更是政策宣传、健康讲座的固定阵地,新添置的社区照片墙,让温暖记忆成为社区敬老文化的鲜活注脚。

改造前

改造后

安慧北里逸园社区则让闲置空间“变身”成为居民议事新平台。社区党委将此前废弃的场地翻新为“和谐逸家”全龄友好活动室,配备多功能显示屏与定制主题柜,墙上的“共筑美好和谐逸家”网格党建文化墙,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居民的自治热情。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这个明亮温馨的空间,从“小家”走向“大家”,在议事协商中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民生工程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大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让“微改造”汇聚成“大幸福”,持续擦亮朝阳区基层治理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