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的日日夜夜,伴随着汗水泪水、欣慰与牵绊,无论云卷云舒,都已成为人生中无法磨灭的记忆。是的,这一年,时间呼啸而过,而我们义无反顾,携手穿越雨雪风霜。抬望眼,2023,已经到来!
正阳门下、金水桥边,拂过旧岁的微风拂向新年,老城温柔的面庞向我们娓娓展现。当我们看到中轴线上集萃千年文脉的一城繁华与自然,看到时光流转中新旧交织的街巷里烟火重归,看到奋力前行的人们以及那些真挚的盼望,你的内心是否因感动而涌起一份责任——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给予我们为之奋斗的决心。
回望东城大地,这一年,我们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因为这份责任,一路思索,一路鼓劲,历经时光洗礼,仍能清晰见证我们坚实的足迹。
扛起核心区的使命与责任,过去一年,面对多波次来势凶猛的疫情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题主线,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知重负重、苦干实干,齐心协力抓好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在攻坚克难中稳健前行——
聚焦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东城无小事”意识,过去一年,我们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全国“两会”服务保障。
稳中求进、创新驱动,我们全力推进“两区”建设,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去年,东城荣膺“2022年度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称号;“银巷”“硅巷”“文巷”“杏巷”蓄势待发,产业组团推动主导产业扛起大梁、新兴产业锦上添花。
文化赋能区域发展,我们“点亮中轴线”,打响“会馆有戏”品牌,建设“文化金三角”,共创“故宫以东”。在东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文化“软实力”不断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
为了“江山如画、家园如归”,我们的城市更新步履不停:光明楼、南锣、隆福寺,诸多项目获评全市最佳;东四三条成为北京首条古树主题文化胡同;韶九胡同当选“最美街巷”,老城不断呈现舒朗庄重新形象。
坚持人民至上,我们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社会和谐共融、人心安定从容。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再回首,全区各条战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展现了非常之担当,换来了百姓安康、山河无恙。
责任与担当,镌刻在我们伟大民族精神之中。责任与担当,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东城人内化于心的抉择。
在东直门交通枢纽、在望坛,在一个个热火朝天、快马加鞭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责任;在快递小哥奔波的身影中,在环卫工人用汗水“擦亮”城市容颜的忙碌处,在全区广大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执着里,在无数平凡岗位日复一日的坚守下,我们读懂了责任。
责任,是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细微举动,也是流传社区的一则则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在龙潭雪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里,在簋街围坐的大快朵颐中,在升腾的烟火气温暖冬日城市的每一个瞬间,都有一份责任在长久守护。
因为责任,我们有挥别的底气,也有接续奋进的勇气。向前走,带着勇气与责任,2023,我们还要探寻生活更多的维度。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因为责任,2023,我们仍要星夜兼程。
立足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让我们每一个东城人,把责任扛上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用微光汇聚成坚韧的力量,在信念不灭的征途勇毅前行,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努力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东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