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通报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东城区获评“优秀”,顺利通过复核。
据悉,本次复核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价、公共文化设施暗访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创新发展成果评审、过程管理评价等环节,统筹考查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和改革创新等,评出复核结果。通报指出,东城区成绩位于区域前列,示范区建设推进有力,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亮点突出,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构建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开放生态
自2016年获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东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去几年,东城区瞄准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范式,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让居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东城区先后出台《东城区“十四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东城”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2025年)》等文件,从顶层设计着手优化公共文化网络新布局,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为高质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了基础。
2021年11月,东城区发布《北京市东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充分发挥“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勾画了行动路线。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东城区先试先行、打造样板、总结经验,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机制建设问题,出台《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办法》。
为筑牢保障基础,为文化蓬勃发展提供支撑,东城区率先建立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测算标准,探索财政资金为主、多元保障为辅的财政保障路径;开设“文化东城”研修班,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培训文化干部总计超过6000人次,实现基层文化干部全覆盖。
铸就高品质文化服务的“东城成效”
在书店,年轻人放下手机、放慢脚步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在博物馆,三五好友相约一同“看展”;在胡同口的社区文化中心,参加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在闲暇时走进文化场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东城区顺应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持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高质量的文化品牌发展势头、高质量的科技应用成果、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等,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目前,东城区形成了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管理模式和区级、片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四级功能保障模式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新型城市文化空间遍地开花,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列全市第一,居民家门口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形成。
文化惠民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东城区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形成了“一街一品,一社一特”的文化活动格局。为了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东城区丰富线上文化服务供给,如“书香东城”线上阅读平台零门槛向读者开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在底蕴深厚的文脉、资源富集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载体发展基础上,东城区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品牌内核与形式重构——推进文化节庆活动特色化、品牌化,开展新年音乐会、春节文化庙会、非遗闹元宵等系列传统节庆活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创立全国首家相声俱乐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推进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建设,建立“故宫以东”品牌合作授权机制,“戏剧东城”系列五大活动品牌反响强烈。
打造社会化运营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实践,围绕“有没有、够不够、好不好”三个层次,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1.0到4.0模式演进升级,重点解决资源导入、创新发展、制度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涌现出了一批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社会化运营典型,催生了“最北京”的角楼图书馆、27院儿社区活力空间等,在激活社会力量、变革运行机制、丰富和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城区打造了整体运营和项目运营、单一运营和连锁运营、政府购买和政社合作的多元融合模式,将优质文化资源导入街道、社区,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通过“空间换服务”,引进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高品质文化服务。探索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方式,丰富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提升服务知晓度和影响力。建立社会化运营的标准化体系,以规范化手段实现场馆高效运行。
为了将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指导性政策,东城区出台《东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办法》,包含诸多具有普遍借鉴推广意义的创新举措,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有标准、质量有保障、内容有监管”,解决了发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瓶颈问题。
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将以此次复核为新的契机,不断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继续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奋勇争先,持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东城方案”、贡献“东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