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东城区授牌首批演艺新空间,大麦新空间非常有戏沉浸式剧场、笑果工厂隆福寺店、颜料会馆、77剧场、南阳共享际5处小而有特色的空间获此殊荣。这也是北京市首次试点为演艺新空间授牌,使其有了“身份证”。
演艺新空间
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
“近三年,演艺新空间渐兴,落地东城区的尤其多。”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演艺新空间是指以演艺为主营业务,形成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演出场所,包括非传统的营业性演出场所、在相关室内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在相关户外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等。
演艺新空间“新”在演出场景、剧目制作、表演形式、观演关系、演出体验、空间内容、消费业态等方面。为推动全市各类演艺新空间规范有序繁荣发展,东城区作为北京市试点之一,成立演艺新空间联合工作组,按照“一址一策,协同管理”原则对演艺新空间进行联合认定,由东城区演出行业协会进行授牌。作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演艺新空间将获得市区两级政策的大力支持。规范经营达到一定标准的演艺新空间可根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对演艺新空间进行认定,有利于盘活商业楼宇、老旧厂房、传统老建筑等多种空间资源,让艺术成为空间活化的重要抓手,对接多元高品质演艺资源,助力建设特色文化商业新地标,即‘以新奇小空间推动大市场,焕发城市新活力’。”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授牌清晰传达出正在建设“戏剧之城”的东城区,对此类新业态的包容之心、培育之意、扶持之态。未来,演艺新空间认定还将继续,并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行。
2023东城文化艺术基金
支持七大类项目
在首批演艺新空间授牌同时,东城区还发布了2023年东城文化艺术基金征集计划。
去年,东城区出台《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的《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基金支持了戏剧舞台艺术类为主的6大类18个项目。今年,东城区将继续鼓励用戏剧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东城故事,加大对戏剧舞台艺术的扶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2023年东城文化艺术基金将支持东城精品力作、东城优秀剧目、东城原创剧目、品牌演艺活动、艺术普及交流、艺术人才培养、演艺新空间7大类项目,以实际行动吸引更多戏剧界的艺术家、戏剧工作者、爱好者们参与东城戏剧建设。
授牌仪式现场,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点亮演艺东城图景。新中国第一座以表演话剧为主的剧场——首都剧场,新中国儿童剧的领头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改革开放后第一条剧场院线——保利剧院院线,新时期以来最体现国际范儿的剧场——中央歌剧院……40家活跃在东城区的剧场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彰显了东城这片沃土与戏剧艺术的紧密联系,折射着新中国戏剧发展的光辉历程,也引领着当代高品质文化消费和文化生活。
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图景更丰富饱满、图景上的每一颗星更闪亮,东城区将一如既往保持新中国文艺事业前沿地的锐意进取,在这片古韵与现代文化相融共生的戏剧沃土上谱写未来中国戏剧发展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