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周周都能体验非遗课、企业白领有了社区课堂、居民有了一个共享的“家”……4月23日,东直门街道“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揭牌启动。未来,文化空间将以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进一步满足居民、企业的文化需求。

在东直门街道的支持下,工人体育馆社区将原有社区办公用地进行规划设计,改造成为了一个近3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提供给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共享使用。

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将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空间,根据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力争达到文化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人文教育与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启动仪式现场更是准备了多场传统曲艺演出,快板表演艺术家赵国柱、高宇用原创节目,展现了东直门街道居民的精神面貌。

出生于曲艺世家的单弦表演艺术家何冬梅,北京曲剧团著名三弦演奏家刘海青表演的《首都赞》更是完美地诠释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评书、相声演员王玥波也根据自己在东直门的所见所闻,创作评书作品,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居民王先生现场表示:“我特别喜欢京剧、快板等传统艺术,以后在家门口就有学习交流的地方,以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坐坐。”

启动仪式当天恰逢世界读书日,“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也设置了图书角,近2000册图书可供居民免费阅读,让书香进一步在社区传递。

据了解,“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依托社区现有文体队伍,创新引入非遗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收工制作等元素,结合居民个人兴趣爱好,打造“线上+线下”活动平台,形成“每日有课程,每月有活动”的氛围。在每日的艺术课程中,将传统曲艺与党史教育相结合,从艺术出发,展现党的精神,用艺术作品生动再现党的奋斗历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党员,启迪思想,陶冶情操。

此外,文化空间充分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文化空间的日常运营:“工益·家”文化空间与北京京剧院煤矿文工团进行深度合作,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演员在空间里开班授课,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人民艺术家系列活动,邀请北京电视台“史说北京”栏目嘉宾史晨在社区打造北京趣事栏目,通过汉语言文学、书法等形式,和居民一起共同讲述老北京故事;邀请相声演员应宁、崔俊,快板演员高宇以及在运营过程中涌现的社区曲艺、文化能人开办“社区工作室”,将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实现社区领域的深耕,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文化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