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多,许多人刚起床,王涛就已经赶到了单位。七夕当天,全市迎来登记高峰,作为东城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的“大家长”,王涛还特地换上了一身唐装。“欢迎来到东城婚登!”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在全北京16个婚登中心中,东城婚登绝对算得上是“网红”。作为全市唯一坐落在公园里的婚登中心,东城婚登的红房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历来是不少新人结婚领证的首选。而且,这里发出的结婚证编码都是以“110101”开头,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要说最吸引人的,还是这里的服务。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东城婚登总是特别温馨。每逢登记高峰日,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营造喜庆的氛围。今年七夕,东城婚登首次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和集体颁证仪式,吸引了不少新人预约登记,更有新人穿着“凤冠霞帔”前来领证。
“大家对登记这个环节越来越重视了,仪式感越来越强。”看着一对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王涛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她说,以前的结婚登记都是在街道,不但流程没有仪式感,办公条件也比较简陋。“哪像现在,领证都得特意准备一番,女士戴着头纱,男士穿着西服,有宣誓仪式,还有摄影师跟拍。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啦!”
从1998年开始,王涛已经在婚姻登记岗位上工作了25年。起初,从事这份见证幸福的职业,其实有些误打误撞。王涛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本来和婚姻登记工作没有什么交集。当时,由于刚开始采用电脑打印证件,熟悉电脑操作的王涛便被调到婚姻登记部门,专门负责录入信息和制证。25年过去,当年打印证件的小姑娘成长为婚登中心主任,淡淡的细纹也爬上了她的眼角。
奇妙的是,这些年婚登工作的变化,又和她的老本行息息相关。王涛说,随着技术进步、数据打通,婚姻登记变得越来越便捷。前些年,婚姻登记实现了跨区通办,现在又有了跨省通办,婚姻登记更方便了。针对重度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婚登中心还开辟了“绿色通道”,上门提供婚姻登记服务。上周五,婚登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就来到宽街中医院,为一位住院的老人补办了结婚证。王涛说,他们上门服务过的老人最年长的将近100岁。
从事婚登工作20多年,每次见到前来登记领证的新人,王涛总是报以会心的微笑。她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总是渴望着爱情。结婚证书虽小,它背后所承载的责任却很重大,“所以我们从来不向大家说‘再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所有婚登工作人员一样,王涛最大的心愿就是每个人的婚姻都能够幸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