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资源分散、各自为战、被动应对的困境,将矛盾就地化解,确保“矛盾不出区”?东城区创新形成了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一体化调处”工作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朝阳门街道“大城善治·四合一家”矛盾排查调处中心,了解核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街道、社区工作实践成果。

去年以来,东城区在不打破原有行政体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掘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独特优势,整合集中各项资源和服务,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四级一体化调处”工作法。去年4月,东城区启动创新模式专题研究工作,不断加深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深入思考三个问题,持续探索具有核心区特色的新时代超大城市“枫桥经验”,并于去年9月在朝阳门、体育馆路、东华门等街道开展试点工作。

据介绍,东城区是网格化的发源地,三千余名社工群体每日巡查、入户走访,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各种矛盾风险。通过升级改造城市管理领域的社区汇聚系统,可以实时汇聚168个社区2477个社工责任区感知的矛盾风险情况,做到“数据清、底数明”。

在顶层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使风险矛盾不出街道、不出区。据介绍,东城区充分整合各种力量,把网格-社区-街道-区四个层级作为有机整体进行顶层设计:网格层面注重全面感知、消除苗头;社区层面注重汇聚民情、高效解纷;街道层面注重整合资源、协同化解;区级层面注重监测监督、统筹处置。

在实践探索中,要解答第三个问题“如何推动工作可持续发展?”东城区在“科学考评、倒逼履职”上持续发力,借助“金水桥边·矛盾风险监测指挥平台”搭建使工作可视、由数据说话、有群众打分的评价体系,有效推动风险矛盾由事后应对向源头治理转型,并让数据发挥其督导问效作用,提升治理效能。

2023年3月,东城区正式在全区推广“四级一体化调处”工作法,并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把资源、服务整合集中起来,发挥区、街、社区、责任区网格的不同优势,上下联动有效协同推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四级一体化调处”工作法推广以来,破解了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突出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社会治理由事后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破解了被动应对、猝不及防的问题;按照矛盾风险的化解难度和影响程度,将其分流到相匹配的化解层级,抢抓最快速度、最广范围解决百姓身边的小纠纷,聚集更多资源、更大合力处置疑难棘手的大矛盾。

数据显示,通过矛盾纠纷“四级一体化调处”工作法,全区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9118件,调解成功率98.75%,73起涉2500余人群体性纠纷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