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近年来,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区位特点,办理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高质效案件。

2022年7月,区检察院检察官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禄米仓胡同73号”杂草丛生、瓦件缺失、墙体风化……诸多危害文物安全、损坏文物历史风貌的问题亟待解决。同年9月,区检察院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主管机关制发加强文物保护检察建议,并推动多部门协作,使文物保护部门能够实地勘测,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保护方案,同时协助属地街道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保障禄米仓的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在推动文物修缮保护的基础上,2023年2月,区检察院着眼长效长治,牵头制定并由区文物保护单位、属地街道等五方共同签署备忘录、协议书,通过共促共治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如今,始建于明代的禄米仓不仅外貌焕然一新,部分仓廒还将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实现了军队使用权、属地保护义务和文物活化利用的三效合一。

2023年3月,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位于帽儿胡同37号院的婉容旧居作为员工宿舍被相关单位占有使用,存在住户在疏散通道处大量放置可燃杂物等安全隐患。对此,检察官积极走访相关行政机关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动员群众清理疏散通道处可燃杂物,更新、配置消防器材,并与相关行政机关联合开展宣传普法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筑牢安全防线。

在此基础上,区检察院相继启动清陆军部和海军部、孚王府等系列公益诉讼案件,经过联合整治,不仅清理了火灾隐患,而且在一些文物密集的区域,有的还建设了小型消防站,文物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此外,东城区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文物保护建筑施工项目纳入监督视野,利用特种作业操作证大数据监督模型摸排文物保护在建项目,有效预排隐患风险,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