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展、复刻美好记忆的墙面彩绘、凝聚着居民辛勤劳动成果的美丽花箱……近年来,景山街道开展“微景家园”建设工作,魏家社区以此为契机打造“什‘锦’记忆”“育群时光”社区党建品牌,依托“微景园丁”队伍,通过挖掘胡同文化内涵,动员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社区共建共享,让胡同生活更有烟火气。
青砖墙上画着一棵茂盛的枣树,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女孩仰着头,拿着竿子打枣子。“每当看到这幅画,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胡同生活。”居民杨铁梁指着墙上的彩绘说,“以前魏家社区有很多枣树,现在打枣子成为老居民心中美好的回忆。”
小卖部、二八自行车、黑白电视机……在居民的建议下,更多承载着胡同回忆的彩绘出现在墙面上,共同的记忆搭建起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同时,社区还在胡同里设置了展示橱窗,里面摆放着粮票、学生证等老物件。“这些都是居民提供的,每一件展品都有一段记忆里的故事,每一个物件都代表那个时间胡同的烟火气。”展示橱窗的发起者、居民卢秀华说。
胡同链接着过往岁月,也承载着现代的美好生活。
在育群胡同,高大的槐树笔直地矗立在道路两侧,树干上的彩绘格外引人瞩目。躲在树洞里的小白兔、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捧着松果的小松鼠……一幅幅活泼可爱的图画柔和了树木的粗犷,将活力注入古老的胡同。“这条胡同比邻中学和剧场,树干上的彩绘不仅可以美化胡同环境,还能增加胡同的艺术气息。”魏家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增加文化互通,社区在南阳胡同举办“古风晒书文化市集”,吸引了一群文艺范儿的摊主和辖区居民、青少年热情参与。市集精心设置了“闲置书卷交换坊”“公益众筹角”“古风留影区”,以书换书、手工制作、古风拍照等特色方式让文化交流起来,也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新途径。
在小细管胡同深处,一棵蔷薇爬满架子,碗口粗的藤蔓蜿蜒而上,茂密的叶子遮蔽了阳光。每当蔷薇花盛开,胡同里的居民就会想起它的主人张永福。“张哥是一位老党员,特别喜欢养花,这棵蔷薇是他1988年种下的,夏天艳丽的花朵把胡同装扮得特别漂亮。他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主动打扫胡同卫生。他去世以后,大家都很想念他。”居民王宗义说。
榜样的力量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去年,景山街道组建“微景园丁”队伍,更多像张永福一样喜爱养花的热心居民报名,大家积极认养花箱,将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