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小黄庄社区,有这样一位退休的老党员:真心待人是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楼上楼下邻居们有困难需要帮忙时,他总是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名字叫张春发。记者见到张春发时,他正在参与社区义务植树活动。今年74岁的张春发挥起铁锹来十分麻利,他为树填土,然后拎起装满水的水桶为树浇水。身形瘦高的他,总喜欢戴一顶黑色的遮阳帽,不仅遮住了户外炙热的太阳,也遮住了他一头花白的头发。

谈起张春发的为人,他身旁的志愿者们都竖起大拇指说“好!”金杯银杯不如街坊的“口碑”,助人为乐、与邻为善,都是居民对他的评价。谈起张春发给居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还得从2024年国庆节说起。

去年国庆假期,张春发的老街坊杨大哥一家遇到了困难——杨大哥是中度残疾,腿脚不便,育有一个女儿,但是不在身边。杨大哥的妻子意外摔伤住院,照顾妻子占据了杨大哥大部分精力,自己的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杨大哥一家的困难,张春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和老伴商量说:“我看对门的杨大哥腿脚不方便,又要照顾住院的爱人,又要自己做饭,对他来说有点困难。要不咱们每顿饭多做一点,给大哥送过去,好歹让他吃上口热乎饭。”张春发的妻子也是个热心人,一向很支持张春发帮助邻里,她说:“就多个碗的事,咱们能帮一把是一把,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就这样,张春发和老伴开始为邻居老大哥送餐。

没想到送餐第一天,张春发心里就打起鼓来——杨大哥虽然态度十分感谢,但送过去的饭菜却没怎么动。这让张春发心里直犯嘀咕:“难道是饭菜做得不称心?还是口味不合适?”回到家,他和老伴商量说:“咱们不能好心办了坏事,找机会当面问一问杨大哥吧。”

次日,张春发便上门询问,杨大哥听了他们的疑惑,急忙解释了起来:原来杨大哥肠胃不好,有许多饮食禁忌,但又不想辜负了夫妇俩的好心,再给他们添麻烦,所以才没说。听了老邻居的话,张春发二话不说,回家和妻子改了菜谱。

就这样,张春发和老伴日复一日不重样地给邻居大哥送餐。不管吃得是否精致,都是实实在在的心意。

不久后,张春发帮助杨大哥的事情在社区里流传开来。后来,杨大哥的女儿赶到社区看望张春发,激动地拉着张春发和老伴的手说:“叔叔阿姨,真的太感谢您了!您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张春发所做的事情虽小,却正是因为有这样温暖的义举,才让邻里变得更加团结,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