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装上充电桩了,这下充电方便多了!”近日,北新桥街道戏楼一巷居民看着胡同里新安装的户外充电插头,满眼笑意。这背后,是街道用接诉即办机制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实践。
不久前,12345市民热线接到居民诉求:戏楼一巷、二巷因胡同狭窄、空间有限,长期缺公共充电桩,不少居民冒险入户充电,安全隐患突出。街道平安办第一时间实地核实,发现该区域住户密集、电动车多,此前因场地限制,集中充电设施难以落地。
“隐患不能等!”街道创新推出“一户一桩”方案,协调厂家在临街区域安装户外充电插头40个,既避开空间限制,又杜绝入户充电风险。“插电就能充,还不用搬电池,太方便了!”居民们纷纷点赞。
充电桩投用后,安全便捷的体验让居民成了“活广告”。戏楼一巷的花阿姨如今见人就念叨:“胡同口有充电桩,别往家里带,安全第一!”遇上外卖员进院,她还主动指引换电柜位置。这样的“民间宣传员”越来越多,安全意识在闲聊中传遍街巷。
今年以来,北新桥街道已累计安装“一户一桩”50余个,加上既有设施,充电接口与电动车保有量比达3:1,供需矛盾大幅缓解。通过“主动排查+居民点单”双模式,街道还在诉求集中区域增建充电设施,同步入户宣传规范充电。如今,涉及充电桩的热线量显著下降,接诉即办不仅解了眼前忧,更织密了平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