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直门街道“雨登永定门,童绘中轴线”主题活动在永定门城楼前拉开帷幕。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践,吸引了东直门北京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东城区民政宝贝志愿服务队、爱传递志愿服务团的小志愿者及辖区内共3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与,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艺术创作,让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脉络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孩子们沿着永定门城楼的石阶拾级而上,聆听街道文化志愿者讲述永定门作为中轴线南端起点的历史意义:作为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它不仅是守护城郭的军事屏障,更是皇家祭天仪式的必经之道。

当志愿者指向远方时,7.8公里中轴线的壮美画卷仿佛在细雨薄雾中铺展——从永定门延伸至钟鼓楼的这条“城市脊梁”,串联起故宫、天坛等20余处历史遗迹,承载着古都的文化基因。

在箭楼展厅,孩子们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模型,了解瓮城防御体系、城砖烧制工艺等细节。“原来每块城砖都刻着工匠的名字!”一位小朋友的惊叹,让古老的工匠精神在雨中焕发生机。

活动现场,一幅5米的长卷在永定门城楼上徐徐展开。孩子们以雨丝为灵感,用彩铅、水彩勾勒出心中的中轴线:永定门城楼在画卷南端巍然矗立,故宫太和殿的金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胡同里的四合院错落有致。雨滴落在画纸上形成的自然晕染,恰似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碰撞。

东直门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老师,结合眼前的城垣实景,为孩子们讲起了老北京故事:从明清时期永定门作为外城正门的繁华过往,到民间流传的“走永定门,盼家宅安宁”的俗语,再到中轴线如何串联起皇家礼制与市井生活。老师指着城楼匾额,细说“永定”二字承载的百姓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让孩子们在故事中理解这座建筑不仅是军事屏障、祭天要道,更是老北京人生活记忆的锚点。

活动完孩子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中轴线。

此次活动是东直门街道“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将北京中轴线文化融入青少年校外教育,培养“文化传承小使者”。未来,街道还将推出“中轴线微旅行”“非遗手工艺体验”等系列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