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残联“非遗筑梦”汇爱·爱立方残疾人手工艺品展上,一组榫卯结构的祈年殿积木引得观众纷纷驻足。3000余块异形部件严丝合缝,将六百年古建的飞檐斗拱浓缩于方寸之间。
这件作品背后,是11位下肢障碍手工艺人在设计师王然带领下,历经16小时拼接、修补、补色的协作成果。而在东城区,这样的温暖故事正通过创新模式不断上演。在东城区残联与爱心企业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一步步走出困境,在创造价值中拥抱人生新可能。
“您看这块3D打印出来的零件,我需要去除多余的材料,把零件打磨光滑,再为零件进行涂色。”在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何璐琦正在认真检查积木部件。这位曾因肢体障碍陷入自我怀疑的年轻人,如今指尖稳定有力,笔下勾勒的榫卯纹路细腻流畅。她面前的工作台堆满了彩色积木组件,分拣整齐的零件正等待组装。
何璐琦参与的“榫卯匠心 筑梦未来”定向培训项目,是东城区残联与爱心企业联合打造的助残品牌。项目以故宫斗拱结构为灵感,将传统榫卯工艺转化为适合残疾人操作的积木教具,既保留“不用一钉一胶”的古建智慧,又通过塑料材质、模块化设计降低制作难度。“现在我不仅能独立完成整套工序,还参与平台直播的助播工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何璐琦笑着说。
在展会上备受赞誉的祈年殿积木,正是团队协作的结晶。11位残疾人分工明确:有人专注打磨弧度,有人负责精准拼接,有人细致手工补色。“当最后一块部件严丝合缝卡进去时,大家都激动地鼓掌。”团队成员说,这件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我们能行”的有力证明。
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里,主播魏雅然正熟练地展示手工艺品。镜头前的她笑容明亮,完全看不出先天性眼底黄斑病变带来的视力困扰。屏幕上,订单提示音接连响起,热闹非凡。
作为区残联重点打造的残疾人就业品牌,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成为残疾人融入互联网经济的“孵化器”。平台搭建起集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于一体的生态圈,在这里,残疾人既能成为主播,也能参与文案撰写、售后客服、视频剪辑等工作——所有岗位均适配残疾人需求。
“刚毕业时,我投了几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魏雅然回忆道。这位中央民族大学二胡硕士,曾因视力障碍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2023年,东城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一对一”帮扶让她与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结缘。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紧张生涩,到如今讲解产品时的游刃有余,经过三个月系统培训,她不仅成为有着稳定高收入的专职主播,还在平台支持下开设二胡网课,学员中既有健全人,也有和她一样的视障者。“音乐曾照亮我的人生,现在我想用直播把这份光传下去。”魏雅然的话语里满是坚定。
据了解,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坚持“一人一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定制发展路径。目前已助力40余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涵盖肢体、视力、听障、智力等多个残疾类别。
“以前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现在我能靠双手养活自己,还能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技艺,这里是我的家。”在受到帮扶的残疾人群体中,这样的心声比比皆是。这份转变的背后,是政策与实践的同频共振。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后,区残联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助力残疾人就业活动,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的诞生就是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按照今年实施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相关要求,区残联将继续利用好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拓展打造新的残疾人创业品牌,不仅让残疾人通过双手实现经济独立,更让他们在传承和推广非遗技艺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与使命感,实现“政策引导—实践跟进—个体成长”的良性循环。
“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践中,残疾人文创产品常因设计单一、销路闭塞被埋没,开发适合残疾人参与研发、制作和销售的文创产品,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萤火虫爱心直播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残联与平台深度合作,推出智慧榫卯积木项目,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构建“产学研销”一体化助残生态链,着力打造残疾人文创产品研发示范中心,助力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更好融入社会。
正如魏雅然在直播里常说的:“每个人都像萤火虫,微光汇聚就能照亮前路。”在东城这片沃土上,更多残疾人正带着匠心与勇气,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