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镇泰河园一里社区居民表示,社区最近变得有点儿不一样了。公共区域的座椅重新刷了漆,单元门的公告牌、宣传栏也变得规整了。社区居委会好像知道大家的心思,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了精准维修。
“流动的民情驿站” 拉家常的主动服务
为第一时间收集社区“小微”问题,推动“未诉先办”,泰河园一里社区党支部从主动担当入手,完善社区民情驿站机制,除了每月15日固定接待群众来访外,还建立了社区“流动的民情驿站”。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在社区健身广场、楼门等活动场所与群众近距离沟通,以“拉家常”的方式收集群众诉求,再通过社区红色联盟协商共建机制,合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将解决“跑”在诉求前。
有居民反映,小区公共区域座椅年久失修,有些座椅出现掉漆、损坏,甚至是底座开焊的现象。社区党支部在一次“流动的民情驿站”的“拉家常”中得知后,迅速响应,主动联系社区物业,协商小区休闲座椅的翻修方案。当天,便着手翻修工作。
“为确保不落一处,党支部组织了多名志愿者,对社区全部休闲场所座椅进行了检查、登记,物业公司根据损坏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翻修。”工作人员说道。此次维修,共修缮社区休闲座椅50处。看到社区休闲座椅焕然一新,辖区居民纷纷为此点赞。
“家人议家事” 熟人楼门家味浓
“之前楼门里还有残破的海报、公告牌,孩子们也在墙上乱涂鸦,现在不仅美观还实用。想找社区服务电话,在楼下公告牌就能找到了。”居民王先生说道。
社区通过“家人议家事”平台,收集到关于社区楼门“微治理”的需求。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社区党支部通过前期调研,对泰河园一里一区14栋楼、44个楼门门头进行环境提升,组织单元居民及志愿者全面清理破损公告牌、宣传栏。并将社区内五分钟党建服务圈,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家医服务、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社区养老顾问服务等内容进行对接整合,公示工作人员名单、联系电话及服务项目,实现一站式、一家人服务效果。
同时,以社区楼门微网格为单位,挖掘“党员先锋”“志愿星”“幸福对门”“家有老爸”等特色楼门故事,在楼道宣传栏内进行展示,建立“熟人楼门”作用,有效促进了党群及邻里关系。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利益皆大事。亦庄镇泰河园一里社区党支部始终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通过“流动的民情驿站”“家人议家事”等平台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筑牢干群“连心桥”,将“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步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迈进,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亦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