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担当≠苦差事——社区里的‘轻松担当法’”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7月28日,由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担当≠苦差事——社区里的‘轻松担当法’”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活动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尹招元教授担任主讲,居民群众、社区青年志愿者及职住分离等群体参与,在案例分享、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践行“社区担当”。

打破刻板印象 重新认识“社区担当”

宣讲伊始,尹老师以案例的形式引出“担当=高强度付出”的固有认知,但随着“快递员送件途中顺手服务居民获聘副楼长”“顺丰小哥帮助独居老人扔垃圾成为日常”等身边案例的讲述,打破了“担当=高强度付出”的传统认知。“原来担当不一定是‘硬扛’,也可以是‘顺手为之’!”社区居民李女士的感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尹教授顺势引导大家思考:新时代的担当,正从传统的“苦干”,转变为发挥专长、连接邻里、解决问题的“快乐实践”。

案例引路+实操指导 让担当“可复制”

会做手工的可以组织邻里工坊,擅长社交的可以帮忙搭建互助平台,散步时能够留意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在践行“社区担当”。尹老师通过六库街道“手工坊”、福州“闺蜜式帮扶”、重庆“扶手到家”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给大家讲解了“轻松担当”的专业型、社交型、实干型、创意型四种类型,让不同特长的人都能找到参照。“我喜欢拍视频,打算每周拍一条社区暖心故事发抖音,既能记录生活,又能宣传社区!”作为“职住分离”居民小王的计划得到了大家的点赞。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让居民们对“担当”有了新认识,更播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正如尹老师所说:“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不需要每个人都做‘超人’,但需要每个人都愿意做‘有心人’——在顺手可为中发光,在点滴付出中温暖社区,这就是新时代最生动的担当。”这种“润物无声”的担当方式,正是社区治理最需要的“温柔力量”。

下一步,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依托更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资源下沉、合力共创、文明浸润等形式,继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兴区“文明花开新实践”品牌的潜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