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不懒,能溜达、能聊到一块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兴丰街道黄村东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龙常挂在嘴边的话。不爱坐办公室的他,总爱在社区里“溜达”,用脚步丈量民情,化解了一系列棘手问题,成了居民心中的“贴心人”。
用心用情用力 解决居民烦心事
在担任富强南里社区副主任时,有天清早,李龙接到了居民杨大爷的电话。“大龙啊,大爷跟你说,我这头疼得厉害,上次你帮我在卫生服务站开的药吃完了,你今天要是不忙,再辛苦你跑一趟。”
“好嘞,没问题,杨大爷!我安排下手头工作马上过去。您这神经性头疼的毛病又犯了?”
“嗨!我也不想麻烦你们,知道你们忙。可楼上太吵了,他们搬来半个月,我打更守夜十四天呐!”
原来,杨大爷楼上租住的是烧烤店的服务员,每天凌晨才下班。大爷年老体弱,神经衰弱,加上房屋隔音差,夜夜难眠。李龙立即通过辖区外来人员管理站联系到租户。虽然年轻人已经很注意,但因工作性质,深夜洗漱、开关门仍会影响大爷休息。
“两户的矛盾怎么解决?”李龙没有放弃。经过多次走访,他终于在小区内找到一套条件相当的待租房源。他再次找到烧烤店老板协商:“楼下一直反映咱们吵,要不先搬走?房源我找好了!您要嫌搬家麻烦,我帮您搬都成!”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同意搬离。
问题解决了,杨大爷送来锦旗,握着李龙的手激动地说:“困扰这么久的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用脚步丈量民情 化解社区“信任危机”
2024年底,李龙调任黄村东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刚到任,难题便接踵而至:房屋漏水、停车混乱、电梯老化......更棘手的是,许多问题久拖未决,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李龙选择用最“土”的办法破局——每天走街串巷,主动和居民打招呼、拉家常。不到一个月,这位“溜达书记”就赢得了大家的熟悉和信任。
“社区电梯故障频发,门关不上、突然停运,老人孩子坐电梯都提心吊胆。”李龙说。他立即组织业委会、物业和电梯公司商讨方案。考虑到该小区每单元仅一部电梯,大修势必影响出行,他创新建立“拉家常议事会”,实时收集意见,协调施工时间。“早晚高峰用梯人多,咱们中午加班赶工行吗?”经他协调,施工方同意午间不休。两个月的维修时间,工程既保证了质量,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居民的影响。
如今的黄村东里社区,正悄然经历一场温暖的蜕变:23部电梯焕然一新,68户居民家中完成房屋修缮,小区北大门崭新亮相,6处地下车库遮雨棚告别渗漏,22、27、28号楼的外墙防水工程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更可喜的是,一度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题也日渐规范有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改变的背后,离不开社区书记李龙的身影。他习惯在小区里“溜达”,用脚步丈量民情,在“拉家常”中化解矛盾,悄然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成了大家交口称赞、当之无愧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