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有这样一家社区餐厅,来这里吃饭的不光有拿着“老年证”的长者,还有许多年轻人,甚至全家老少都爱光顾,其中年轻人的占比能达到30%,用餐高峰时段屋里更是座无虚席。

一家社区餐厅怎么圈粉这么多年轻人?大家都来这吃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向阳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赵建涛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来吃饭的不仅有周边社区的居民,还有上班的年轻人、外卖员、快递员和路过的司机,食堂每天的菜品有十几种,会根据不同年龄段食客的饮食特点,在口味上进行调整。

每天十一点半前,来就餐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菜品就做得软烂、少油、少盐,特别适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口味清淡的老人;十一点半后,针对其他社会群体,食堂会推出毛血旺、水煮肉片、红烧肉等口感更丰富的菜品,增加了更多选择。

“我们的菜品可以点一份或半份,汤免费。一个老人吃半份素菜加个主食就够了,大概也就六七块钱,年轻人吃的话,荤素搭配,二十块钱左右也就够了。”赵建涛说。

每天,食堂里熙熙攘攘,食客们不用在家买菜、择洗、烹饪,到店就能快速吃上热乎饭菜。干净的用餐环境,再加上实惠亲民的价格,让大家花小钱就能吃得心满意足。市民张先生说:“家里就一两个人吃饭,自己做的话,做多了吃不了,做少了也得做,不如到这来。”

小小的一方天地,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汇聚一堂,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幸福食光”,还为忙碌的上班族、外卖员、快递员等提供了便捷的用餐选择,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社区大食堂”。

来源:北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