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燕山工委、办事处充分发挥燕山地区老工业基地特有的社会共治资源,以“工友情”为纽带,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地区基层社会治理, 2019年5月组建燕山“老工友”志愿服务团队,共同推进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近年来,“老工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原则,不断扩大群防群治队伍,发展至今,凝聚5557名志愿者,孵化品牌服务队30支,链接地区84家“企业工友”,构建了覆盖燕山地区全域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有效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精耕细作,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的牵头抓总作用,发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加入志愿服务组织。“老工友”围绕紧贴地区居民需求,聚焦基层治理和服务地区发展三个维度打造了预防电信诈骗、社会秩序巡逻、维护校园周边安全20余个贴近民生、实效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策划1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

“诈骗无处遁 安全伴我行”服务项目,成功劝阻13起诈骗案件;“守卫万家灯火 平安岁岁无休”服务项目,出动志愿者15万余人次,服务时长37万余小时;“平安护学岗 守护读书郎”服务项目,出动志愿者1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万余小时;“面对面 心连心”服务项目,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擦亮城市名片 携手共建文明城”服务项目等,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多方协同,推动基层治理稳步前行

整合资源力量,深化共建共治,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老工友”与地区4个街道工委和各社区党委积极协作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工友”概念,吸纳了地区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老工友”项目共同服务基层治理。

“企业工友”不仅为志愿服务提供物资支持,还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如疫情物资捐赠、高考场外家长等候服务、每周理发、手机贴膜、定期让利消费优惠福利等。

“企业工友”的付出不仅为便利居民生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质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共建合作的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确保志愿品牌长效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构建“燕山工委指导—协会统筹—街道调度—社区执行”的四级管理体系。做到有组织管理、有阵地办事、有机制运行,确保指令高效传达与资源精准调配。多种渠道招募志愿者壮大志愿者队伍,注重志愿者培训和培养,不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目前,有1136名“老工友”志愿者取得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技能证,750人获得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认证。“老工友”石文霞、王春、张振峰还获得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佳志愿者称号;“老工友”基层治理案例获评中国基层领导力典型案例。

下一步,燕山地区将继续深耕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创新优化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坚持以“房山好邻居”品牌的核心价值为指引,强化“老工友”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