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成功申报并入选了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21个之一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设工作的行政区。据悉,丰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工作由区政府统一部署,区级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针对丰台区目前地下水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主动谋划项目并产出了相关成果,将为后续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作出有力指导。

据悉,按照《北京市丰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要求,2022年-2024年,丰台区将围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等五个方面,开拓创新。通过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解决丰台地下水现存的问题,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得到有效管控;推进北方典型地区水文地质构造调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判,推动包括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污染管控和防治关键技术突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有效的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显著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参观的地下水保护的北京丰台模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基础上,增加了整改防渗有效性评估环节,通过开展地下水监测及整改工程性能评价,评估整改后防渗工程的有效性,持续有效地防治在产企业土壤新增污染;编制了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源渗漏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防渗有效性评估、隐患整改和防渗改造跟踪评估等技术要点,不断提高重点监管企业地下水环境质量管控有效性。同时,严格落实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涉地下水型污染源“双源”管控思路,执法部门、监测部门、管理部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重点对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进行执法、监测,每年对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调查评估,将相关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丰台区在永定河畔园博园内建立了地下水研究中心,总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中心定位“工程定位中心”,是高端学术研究研讨和永定河生态文明廊道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的研究工作,同时保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研究创新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机制、管理模式的作用。目前,地下水研究中心已完成试验区建设历程和成果展厅搭建。

“我们将城市典型的历史污灌区、居住区生活污染源、医院、绿地再生水灌溉区、排水管网渗漏和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纳入污染源荷载评估要素之中,丰富了城市地下水污染荷载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这一方法可以说极具创新性。未来,我们也希望这种具有北方典型城市特色的地下水污染荷载的评估技术模式能够在京津冀等北方地区被广泛推广。”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