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网格工作开展以来,怀柔区桥梓镇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环境工作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
红林村是桥梓镇首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网格员们创新“网格+垃圾分类”的工作模式,将垃圾分类融入到网格工作中,积极发动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行动在垃圾分类一线,网格员变身为宣传员、巡查员、劝导员,引导村民将垃圾分类后再投放,并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您看,咱们生活垃圾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扔的时候一定得分类投放。”说话的正是村内的网格员朱淑芹,此时她正在指导村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你经常可以在桶站旁看到她的身影,跟村民面对面普及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分享日常垃圾分类小技巧,并对村民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进行解答,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网格村民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村里还有另一名网格员李淑珍,她身穿蓝马甲,手里拿着垃圾分类宣传指南,正在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大姐,这是一份垃圾分类指南,您要是怕分错了,就看看这个。”宣传当中,她不仅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还将生活中具体事例与大家分享,通过亲身体验来让他们快速掌握垃圾分类小常识,引导村民从身边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她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巡查网格、入户走访都会带上一摞垃圾分类的宣传手册,看到哪里有村民“扎堆”就凑上去“发一圈”。
朱淑芹和李淑珍还经常给保洁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这样他们在清扫垃圾的同时也能够正确投放。
除此之外,她们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围绕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文明出行等重点问题,每天行走在网格中,对村内大街小巷的卫生持续整治,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违规停放车辆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倡导大家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