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部署安排,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效,怀柔区审计局出实招、强举措,筑牢审计质量“堡垒”,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协同化作战新格局。以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破题,构建“1+1+N”联动监管模式。通过1个项目组织科室统筹全局,制定方案、严控进度,依托1个数据分析中枢,构建“建模筛查—疑点推送—现场核查”链条,推动传统查账向智慧审计转型升级,实现N个审计小组统一步调、贯通协同、穿透联动,推动审计管理模式重构与业务流程再造。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精准化审计监督质效。将审前调查作为提升质效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市有关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组汇总梳理、综合研判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及管理薄弱点,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精准确定审计重点。注重将“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贯穿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始终,充分聚焦重大事项和重大风险隐患,科学设定审计目标。通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人员责任、倒排时间节点,确保方案既突出监督重点又具可操作性,为现场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下沉一线督导,构建立体化过程管控体系。推行班子成员“周下沉”工作法,通过深入审计现场调研办公,严把方案执行与进度统筹,针对重点审计事项实施精准督导,同步规范现场审计流程标准,确保审计质量与时效双提升。建立“半月调度”机制,依托定期进度汇报实现主要领导动态掌控项目进度,对重大事项核查等关键环节精准进行指导,构建现场指导与定期调度的立体管控模式,有效保障年度审计计划刚性落实。

四是清单靶向提示,构建审计质量管控体系。围绕现场审计关键环节编制《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发现问题提示提醒清单》并印发各审计组,推动审计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清单分类列示典型问题,聚焦审计程序、取证、审计移送规范性等核心要素,提出科学、可操作的预防措施建议。以清单靶向引导审计人员树牢质量意识,规范操作流程,精准识别程序疏漏等风险点,促进现场审计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提升,为提高审计监督质效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