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美育培养,推动艺术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近日,平谷社区青年汇联合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科艺创想、艺术焕彩”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学中做,做中学”为理念,通过AI技术应用、编程实践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引领青少年探索科技与艺术交织的奇妙世界,累计吸引百余名青少年热情参与。
科技赋能艺术:
沉浸式体验开启创想之门
活动以“AI与艺术的初遇”为主题,通过趣味互动环节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在“AI艺术家养成记”环节中,青少年们借助AI绘画生成器,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动态表情包,在图形化操作中感受技术与艺术碰撞的火花。
编程与美学的融合成为首日亮点。带领青少年从美育视角解析编程界面,通过循环结构的逻辑学习,让代码的“节奏韵律”与艺术感知产生共鸣。键盘操控角色、侦测互动等实操环节,更让青少年在趣味中掌握基础编程技巧,初步构建“科技+艺术”的创作思维。
编程绘就梦想:
从基础代码到创意实践
活动聚焦编程技术的进阶应用,以“艺术化编程之旅”为主线展开。青少年们首先通过鼠标精准操控角色舞动,在克隆技术与条件判断的实践中巩固编程逻辑;随后深入Python编程语言,从字符串与变量的认知入手,亲手制作“代码雨”特效网页,体验数字技术的震撼表现力。
“角色造型随机变”环节,青少年们通过调整代码参数,让虚拟角色呈现千变万化的动态效果,在算法与美学的交织中领略“随机之美”的哲学内涵。不少参与者表示,原来代码不仅是冰冷的指令,更是可以创造艺术的“魔法笔”。
数字艺术进阶:
从逻辑思维到专注挑战
活动以“编程逻辑与艺术表达”为核心,带领青少年探索Python的单分支结构与变量应用。在“互动式数字艺术绘制”环节中,他们通过创建变量与调试代码,让线条、色彩随操作指令动态变化,沉浸式感受技术美学的魅力。
压轴环节“电子版舒尔特方格”将编程知识与专注力训练结合,青少年们运用循环结构与判断语句开发专属训练工具,在代码编写中提升逻辑思维与专注力。这场“从知识到应用”的实践,让科技教育真正落地为可触摸、可操作的成长体验。
科艺融合育新苗:
以实践浇灌创新之花
青少年们在AI技术、编程逻辑与艺术创作的跨界实践中,不仅掌握了基础的数字工具使用技能,更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青年分享:
通过这次体验AI创作绘画的经历,仿佛是一场穿梭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艺术之旅,在这片由科技与创意交织而成的奇妙天地里,我们得以在方寸之间感受到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好愿景。从算法生成的艺术作品到数字画布上的无限可能,从艺术风格的模仿到情感表达的创新,无不显示人类创造出奇迹。感谢老师的组织和分享!
——高靖涵
本次活动带领我们走进AI绘画与编程的创意世界,从动态表情包设计到炫酷代码雨制作,通过Python分支、循环等核心逻辑的实践,激发创新思维。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既锻炼了编程能力,又体验了数字艺术的无限可能,收获知识与快乐的双重成长!
——苏祺然
在这次AI跨学科探索中,我触摸到科技与美学的奇妙共振。无论是AI绘画生成动态表情包的创意迸发,Python代码编织数字雨幕的理性浪漫;还有变量操控下绽放的互动艺术花火—每个模块都让我感受到数据流中的独特魅力。我确信,未来创新正诞生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处。
——杨皛焜
参加此次活动,让我从美育角度认知编程界面,掌握运行方法,开启艺术编程之旅,了解循环结构程序执行逻辑,感受循环中的节奏韵律。另外还了解了以艺术之眸驾驭鼠标,精准操控角色舞动,了解克隆的作用及基础代码的用法,巩固重复执行与条件判断的使用。收获颇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刘芷昕
此次“科艺创想、艺术焕彩”活动的开展,打破学科壁垒,让科技与艺术成为青少年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双引擎’。接下来,随着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深化,平谷社区青年汇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多元化的成长平台,助力新一代在数字时代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