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石景山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5位专家参加评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建勋主持会议。
会上,技术单位围绕项目背景、任务目标、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进展、调查结果及结论建议七个方面详细汇报了调查成果。
专家组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针对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技术单位表示将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报告进行进一步完善。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调查工作科学、合理、充分,数据详实可靠,初步摸清了石景山区植物多样性本底情况,完成了石景山区野生高等植物调查报告及相关数据集,并提出植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为石景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
最后,周建勋副局长强调:
01.更新完善名录
继续优化调查方案,增加调查样线和调查样地,补充早春期间高等植物种类,收集整理高等植物照片、标本,完整建立石景山区生物多样性档案。
02.丰富报告内容
针对石景山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现状,提出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对策,指导石景山区高等植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优化植物布局和景观设置,加强古树保护和入侵物种管理,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03.加强宣传教育
举办5·22生物多样性活动,利用“绿色石景山”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公众科普生物多样性知识,提升公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
根据此次调查显示,石景山区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北京市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本次调查是石景山区历史上首次覆盖全域范围的系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高等植物共计564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358种,栽培植物206种,填补了北京市植物调查研究和记录的历史空白,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还新记录野生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7种,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野大豆),北京市重点保护植物6种(知母、黄精、山丹、假贝母、穿龙薯蓣和白首乌)。
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可以客观了解辖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多物种的本底调查工作,为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绿色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