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我院顺利通过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认证,被评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予以授牌,标志着我院心律失常诊疗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肯定。今后,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房颤中心和胸痛中心工作,让冠心病和心房颤动这两个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向三级大型专科医院看齐,同时引领区域一体化管理,协助基层社区做好标准和规范的救治服务,发挥区属医院的优势。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ardiovascular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CDQI)是由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开展的,以进一步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项目的实施,建设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临床质量评估与能力提升体系。CDQI工程以“公益、学术、高效”为宗旨,以“创新、务实、共赢”为理念,覆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国家标准化高血压、胸痛、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等专病中心。
我院是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发展有近20余年的历史,最初以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为主,近10余年来,随着三维电生理标测的发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电生理团队指导下,开展了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等高难度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大的患者人群。
凭借我院区域诊疗中心的优势,与优秀团队的紧密合作,响应胸痛中心和房颤中心闭环管理的号召,我科室特设立冠心病专病门诊和心律失常专病门诊,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医。专病门诊得到了院领导、医务部和门诊部等的大力支持,建设专业化人员队伍,突出专病特色,以点带面,要让专病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而带动科室的整体发展,为全院的发展增光添彩。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在心血管疾病中,房颤因发病率高、症状隐匿、易引发高致死率的并发症等原因,也被称为“隐形杀手”。常言说,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喘憋心慌,痛苦悲伤。尽早防治,预防或推迟心衰或卒中的发生时间,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标测到消融,从筛查到治疗,我国的房颤诊疗水平在过去的20年里突飞猛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期待产业界和学术界进一步携手,共同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有效干预房颤,造福广大群众。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房颤病人接受手术,随着房颤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到2035年,房颤手术预期将增加到每年100万台,为支持实现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目标,必须加速培养壮大专科医生队伍,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病患需求。
房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感染,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是脑卒中(风险增加4-5倍)。阵发性房颤的心衰发生率是33%,持续性房颤心衰的发生率是44%,永久性房颤心衰的发生率是56%。新发患者不断增多,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开展房颤规范化管理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
正如胸痛中心工作一样,我院房颤中心得到国家级认证,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优化流程,提升整体诊疗水平,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带动多学科的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助力医院的三级平台建设,造福于患者。不忘医学誓词的初心,砥砺前行,勇于发展,做出我院自己的特色。
来源:石景山医院胸痛中心 房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