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秉持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以“数字素养、教育未来”为主题的2023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在北京开幕。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并宣布2023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正式启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主持开幕式,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出席活动。

本次交流周会期持续9天,设置开幕式及主旨论坛、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暨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北京国际科技教师大会,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交流活动、华北地区科技馆发展论坛等专题平行论坛。

交流周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环球时报》社、光明网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协同协作加强国际传播,塑造科技与科普主流舆论新格局。北京科学中心与上海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签署了馆际、馆所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多元化科学教育创新发展。

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以“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为永久主题,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向世界发出的一张国际科技交流名片,也是全球科学传播界共建共享的一个合作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静海在欢迎辞中表示,中国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十分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科学传播好经验,探索科学传播新模式,促进科学传播的国际合作。他指出,交流周作为北京市科协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行动之一,我们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促进国际科学传播更好交流与互鉴、更好共建与共享,让更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惠及全球。

本次交流周也是第20届全国科普日国际交流板块的重要活动之一。交流会期间,还举办了国际科普展览展示,展示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普作品,进行了一系列国际科普资源对接和推介活动,推动更多科普资源共享共用。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表示,科普场馆的高质量发展是内涵丰富而深刻的命题,科普资源特别是科技场馆不足或者分布不均,制约着科普工作的开展。推动科普场馆的高质量、均等化发展,需要多方携手让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亚太地区科技中心协会主席、新加坡科学中心首席执行总裁林直明表示,我们应该用真正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智慧来开启人们的心智,充分发挥并通过科学博物馆等场所来传播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思想,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数字化进行高效传播、全面传播。

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掀起的数字化浪潮,科普的数字化变革也势不可挡。交流周上,主办方还精心组织了4场重量级报告,来自加拿大、中国、意大利三个国家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数字素养、教育未来进行了主旨发言。加拿大魁北克大学传播学教授伯纳德·希尔(Bernard Schiele)以《二十一世纪全民具备数字素养的必要性》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人与科学相互交融,科学作为重要的沟通手段正在持续发展,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结构;阿里云技术战略研究室主任苏中则围绕《智能+, 第三次浪潮》进行了报告,展示了未来的数字技术,尤其是智能+的魅力和广阔前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亮则分享信息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好的做法;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馆和布雷登斯国家图书馆总馆长博杰从数字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元宇宙做准备,探索数字素养提升工具的三十年》的主题报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任福君主持了主旨报告会。

伴随着国际科学传播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广泛深入开展,自2019年发起的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组织,科技界、科学传播界、科学教育界专家学者的认可,成为了国内外科学传播领域启迪新思想,提出新理念,开辟新道路的重要平台。作为重要推动国际科学传播的重要力量,近些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首都科技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主渠道作用。创新建立了“1+5+N”国际科技组织工作体系,系统化开展了国际科技组织建设服务等工作。

本届交流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办,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理事会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科技界、科学传播界、科学教育界的600多位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会,共同探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问题,共同谋划共赢发展新路径。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泰国国家科技馆副馆长盖尼加·陈、沙特阿拉伯企业家愿景组织主席法赫德·阿勒沙特等34位外国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来源:北京市科协 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