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顺义区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好风气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如今,26.7万名志愿者、6000余支志愿服务队,温暖着顺义这座城市。

6000余支志愿服务队

活跃在潮白两岸的志愿服务队,已成为顺义的一道靓丽风景。

高彩芬为居民理发。

“我以前在工作之余经常帮同事理发,退休后就想利用这个特长,为居民服务。” 双丰街道马坡花园第一社区居民高彩芬说。高彩芬今年79岁,自2002年起,便开始为居民义务理发。“起初我们只有2个人,2011年,在街道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芬芳爱心服务队,队伍开始壮大。”高彩芬说。从2人发展到10余人,芬芳爱心服务队形成了规模、形成了特色。

“暖心橙”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芬芳爱心服务队是“暖心橙”综合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支,双丰街道广泛招募、积极动员,不断发展壮大“暖心橙”综合志愿服务队。如今,街道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66支,志愿者4800余人,服务项目包括文明劝导、垃圾分类、文化体育、为老服务等14个大类。各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1500余场,惠及市民近50万人次。

光明街道裕龙三社区“星火志愿护河队”。

党员都是志愿者。顺义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号召党员每年参加志愿服务20小时以上,有行动能力的党员“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做志愿服务”。光明街道裕龙三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自发成立“星火志愿护河队”,一起开展日常巡逻,共同守护顺义潮白河。通过多年坚持,队伍不断壮大,由最初的几名退休老干部已发展到110余人。

顺义的6000余支志愿服务队,汇聚了26万余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志愿服务日益成为顺义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向善、互助奉献之花无处不在、处处盛放。

耿丹学院志愿者参与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服务保障工作。

“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是在HICOOL 2023全球创业者峰会,为参观者提供引导服务。”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学生刘亚金说。从那时起,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她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陆续参与了“金辉行动”和园伴老志愿服务、校园南门交通志愿服务等。对于很多志愿者来说,大型赛会是参与志愿服务的开端。

随着更多人加入顺义区志愿者队伍,顺义区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覆盖民生服务、创建文明城区、文化科技服务、卫生健康服务、安全应急服务、大型赛会服务6个方面,人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志愿服务。

刘军教授老年人国画。

张桂华协助乘客购票。

马桂侠宣讲照顾残疾邻居的故事。

石广华为敬老院老人理发。

北石槽镇义务教授村民国画的“80后”美术工作者刘军,在顺义地铁站志愿服务7年多照亮乘客出行路的志愿者张桂华,和妹妹轮流义务照料孤寡残疾邻居15年的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村民马桂侠,为弥留的病人、敬老院的老人、福利院的孩子等特殊人群免费理发的国企职工石广华……越来越多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默默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身边人。

志愿服务时时处处皆可为

物业集团锋业小分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大家请到这里来扫码,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结束后,物业集团锋业小分队负责人孙旭组织志愿者通过顺义好风气志愿服务小程序扫码,将志愿服务时长同步记录到“志愿北京”平台。“从前我们开展志愿服务,通常是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顺义好风气志愿服务小程序上线后,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了。我们也多了一个渠道获取信息,知道哪些是市民更需要的服务项目。”孙旭说。

顺义区志愿服务形式多样。

志愿服务要契合群众需求,才能受欢迎、有成效。顺义区持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了需求收集评估、项目推送认领等系列机制,今年截至目前,精心设计助困、环保等1.4万个志愿服务项目。今年4月,顺义区推出顺义好风气志愿服务小程序,挖掘培养骨干3100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作用,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让有意愿的市民都能找到项目和队伍,也让志愿服务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

礼遇志愿者让城市更温馨

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但一座文明城市,不应忘记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城市守护者。

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走进顺义,致敬志愿者。

今年9月,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走进顺义,致敬在顺义各个领域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来自顺义区各领域的160余名志愿者代表到场观看了演出。“这场演出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同样也让我感受到顺义对我们志愿者的关心和尊重,我备受鼓舞,今后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作出更多贡献。”顺义助老志愿者杜晓进说。

双丰街道工作人员为优秀志愿者发放慰问品。

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为优秀志愿者提供“爱心打折卡”。

顺义区探索建立规范的激励保障机制,研究出台了《顺义区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试行)》,通过积分回馈、嘉许礼遇、关爱帮扶等方式,让志愿者充分获得尊重并得到正向鼓励,树立评先树优、招录招聘等方面志愿者优先的价值导向,激励更多的市民行善举、做善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顺义区志愿者踊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城市的金色名片。自顺义好风气工作开展以来,地区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走出了一条具有顺义特色的好风气建设之路。顺义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2万余场次;在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累计斩获一金一银四铜二提名奖项……亮丽的数字背后,是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同频共振,更是志愿精神在顺义落地开花的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