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强降雨
给顺义区带来了严峻考验
然而,在风雨交织的日子里
从村庄到社区,从河堤到街巷
一个个挺身而出的身影
一次次双向奔赴的援手
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别样的温度
紧急供电护生命
7月29日,暴雨导致龙湾屯镇树行村停电,电管站抢修队伍立即展开作业,但恢复供电需要一定时间。就在此时,村委会接到了一位村民的求助电话——其家中老人患有重病,需要靠制氧机维持呼吸,断电导致制氧机停止工作后,老人呼吸急促,脸色发白,情况危急。
村党支部书记接到消息后,立刻召集村干部和网格员找出村委会备用应急发电设备,并携带长线电缆,以最快速度赶到村民家中。大家争分夺秒,默契配合,迅速连接好制氧机。
制氧机恢复工作,老人转危为安。
当制氧机重新发出平稳的嗡鸣,老人的呼吸渐渐舒缓,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家属红着眼眶,一遍遍地说着“谢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助,让小小的村屋里充满了浓浓暖意。
守护独居老人
7月29日清晨,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牛栏山镇相各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边披上雨衣,一边招呼几名志愿者:“走!”
原来,村里排查隐患点时,工作人员发现独居老人杨大生家里的屋顶漏雨,屋里湿了一片。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日里家里就老人一人。
牛栏山镇相各庄村工作人员为独居老人苫盖房屋。
“不行,得赶紧苫盖起来!”村委会工作人员立刻调来防水雨布,与志愿者们一起顶着雨为老人苫盖屋顶。苫盖好后,站在门口的老人招呼大家:“快进屋歇会儿吧,身上都湿透了……”
为了确保老人安全,大家决定将其安置到相各庄村活动站,并随即为他收拾好必要物品。活动站里,工作人员贴心地为老人递上热茶,还找来干净的被褥让他安心休息。杨大生望着周围关切的面孔,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一个人住,遇到这种天气真不知道怎么办,还好有你们。”
护送迷路老人回家
7月28日21时,顺义区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眼看倾盆大雨即将来临。这时,正在巡查的胜利街道义宾北区社工张梦然、王春莹、徐文平,接到居民反映,14号楼下有位老人找不到家,正急得团团转。
三人立即前往,经询问得知,老人刚从外地过来投奔儿子,傍晚出门遛弯儿时迷了路。老人既说不清具体住址,也没带手机,没记住家属电话,只记得儿子的名字。“大爷,看这天马上要下大暴雨了,您先跟我们到楼里避避,咱们慢慢说。”“您别慌,只要知道儿子姓名,我们肯定能帮您找到家。”三位社工安抚老人。
社工成功将老人送至家门口。
三位社工立刻联系值班同事查询信息,很快确认了老人家属的住址,并在暴雨前,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家属看着安然归来的老人,连连向社工们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然这大雨天,真不知道老人要遭多少罪。”
雨夜街头的温情
工作人员询问女子情况。
7月29日2时许,南彩村工作人员田丽丽在防汛巡逻时,发现一名浑身湿透的女子独自站在顺平辅线主路中哭。深夜加上降雨,田丽丽担心其在主路行走有危险,便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村党支部书记袁立新。袁立新得知情况后立即前往查看。由于女子难以正常对话,他们便第一时间报了警。见女子全身湿透,袁立新将其带到村委会,并为她准备了干衣服,泡了热茶。直到民警赶到,大家将这名女子安全送上警车,他们才又继续巡查了。
志愿者的暖心呵护
7月29日15时,物业集团锋业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新鲜蔬菜、鸡蛋牛奶等生活物资,敲响了居民闫峰的家门。
物业集团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居民送去生活物资。
闫峰曾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行动不便。物业集团的志愿者们担心暴雨天气他出门采购困难,家中储备的生活物资不足,便前来探望。志愿者仔细检查了老人家中的门窗是否关紧,并用防水胶带加固了窗户缝隙。“今天下大雨,您腿脚不方便,千万别出门,有任何需要,随时给物业打电话。晚上要是不想做饭,跟我们说,给您送过来。”志愿者们一边说着,一边把蔬菜放进闫峰家的冰箱。
珍稀“落难客”获救
7月28日下午,光明街道裕龙三区党总支书记龚凤娟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巡查潮白河时,台阶上一个小小的、蜷缩颤抖的黑色身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只身披黑羽的小动物已精疲力竭,头顶隐约可见细微擦伤。
“小家伙看着很虚弱,特别是头顶的伤,让人特别心疼。”龚凤娟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这只虚弱的“落难者”捧在手心。随后,他们拨通了裕龙三区老党员星火志愿护河队队长郝化明的电话,详细描述了这只小动物的特征与伤势,拜托其联系区园林绿化局野生动物救助站。
龚凤娟救助白骨顶。
经救助站专业人员初步检查和确认,这只被救起的小动物是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动物——白骨顶。随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带回了站内,进行专业清创和护理。
暴雨前的“暖心衣”
石园街道五里仓第一社区仓上家园高层住宅楼因建成时间较早,此区域未安装电动自行车车棚。暴雨期间,很多居民担心自家露天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受损。雨水不仅可能导致车辆电路故障,还会加速零部件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社区居委会立即联合物业启动应急方案,安排工作人员为电动自行车“穿衣”。
电动自行车被塑料袋遮盖住。
“快,赶在下雨前都要用塑料袋包好。”工作人员两两一组,动作麻利地展开塑料袋,仔细地包裹好每一辆电动自行车。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滑落,但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电动自行车都穿上了“雨衣”。
这些发生在暴雨中的故事
是责任的坚守
是善意的传递
风雨虽急,人心更暖
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微光
汇聚成了抵御风雨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