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

  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检查中

  顺义区以全市第一的成绩

  书写了现代乡村生活样本

  带着一份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记者随机走进赵全营镇稷山营村

  和李桥镇沙浮村

  触摸这份乡村振兴的鲜活温度

  当环境美成为新的生产力

  赵全营镇稷山营村是“百千工程”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升村,通过示范片区创建,有力促进了村庄风貌提升和产业升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LÁN cafe”是村庄新引进的一家咖啡厅,充满艺术氛围,是体验享受乡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主理人贯磊在稷山营村出生,现在是项目策划人。

  “咖啡馆是我一期引进的项目,接下来我还计划引入更多艺术家资源。之所以选择回村发展,是因为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你想想看,出门就是百年古槐与剪纸画廊,这是多么好的氛围。”贯磊说。

  非遗水纹雨点剪纸传承人郝兰英的工作室就在不远处,在村中心广场还有很多剪纸雕塑。

  “以前年轻人嫌村里‘土’,现在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产力。”稷山营村第一书记孙波说。

  积分唤醒自治力量

  从稷山营村出来,记者来到李桥镇沙浮村。村民张小新家门牌上的三颗红星格外醒目。张小新介绍道:“房前屋后环境达标就能攒星,星星能兑换积分,积分还能兑换物品。上个月我们家用150分换了米面油。”

  不远处,1300株海棠与白皮松织成的花巷取代了曾经的私搭乱建。

  这抹新绿源自“四约治村”妙方:

  “头雁约”:18名村干部带头履行村规民约,拓出6000平方米街道;

  “星星约”:三色积分制让359户家庭争挂“优秀户”门牌;

  “民生约”:121户家庭主动让地护坡,终结“会车险、停车乱”;

  “成风俗约”:尚金英等村民自费修路的故事载入《村规民约故事会》,“路宽了,心也宽了”成为巷语。

  眼下,沙浮村内的一处小公园正在升级改造,旁边灰白色的景观墙上“沙浮村欢迎您”,正是所有村民的心声。

  网格里的振兴密码

  这些或美丽或诗意的场景背后,藏着顺义区99.43%的环境问题整改率的硬核支撑:

  “智慧网格”让村庄环境问题通过“热线+网格+人居环境”联动机制快速化解;

  “变革破局”让356个村实现自行保洁,村民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五边美颜”让3000余处村边、田边等卫生死角变身景观带,稷山营村的咖啡馆后院正是由废弃打谷场改造而成。

  “乡村之美在风骨。”区农业农村局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王驰说,“乡村振兴,不仅是表面的环境变整洁,更要让每个村美出自己的风格,让村民改变原有的意识。”

  晨光中,沙浮村村民擦拭着“优秀户”门牌;暮色里,稷山营村的咖啡师调整着古槐投影灯。在顺义,“百千工程”落地为门前的红星、杯中的醇香和每个村民眼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