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中,通州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通州组工”特别推出“党建引领惠民生”专栏,聚焦城市副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通过持续分享全区各级党组织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基层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实际行动,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提升城市副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城市副中心形成生动实践。

漷县镇党委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网融合共治”,织好党建网格、村居网格、功能网格“三个网格”,开展“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汇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强大力量及各单位各行业的丰富优质资源,有效推动下沉基层,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联系群众更紧密,筑牢干群“鱼水情”

以开展“三下”工作为载体,以机关干部为主体,通过政策理论下网格、工作力量下网格、服务管理下网格,把“党建网格”压紧压实,促进党的工作落在群众的心坎上。

自“三下”工作实施以来,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深入群众中,集民智、聚民心、汇民力,不断汇聚基层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定期走访入户等方式,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等。党的二十大期间,全体包村(社区)干部在村内和广大党员群众一同观看开幕会,交流心得体会。自觉践行每周三下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人居环境整治、每周六下村(社区)开展“周末大扫除”活动,今年以来解决村内安全问题1000余件,清理乱堆乱放1100余处,以“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社保所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挖掘就业岗位,为失业、就业困难等群体开展培训20余次,并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司法所多次入村进行普法宣传,主动调解矛盾纠纷。为加强疫情防控,以组织抽调和个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漷县镇成立由60名机关青年党员组成的“战旗突击队”和60名机关青年团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参与入户排查、核酸检测、卡口值守、人员转运等急难险重任务,在攻坚克难中筑牢干群“鱼水情”。

服务群众更深入,争做群众“贴心人”

以开展“四上”工作为载体,以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团员青年为主体,通过上门问需、上门问计、上门解难、上门送温暖,把“村居网格”落细落实,促进服务群众落在实际行动上。

各村(社区)积极践行“四上”工作,主动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马头村党支部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电话,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并为每户村民发放写有“两委”人员分工及电话的便民服务卡;成立“足不出村办政务”小组,针对村民办理相关证明、农村养老金申领等,小组成员第一时间进行记录办理。柏庄村深化接诉即办工作,在村委会设立“百姓说事点”,村民如有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都到“说事点”来说说,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接待,及时解决群众问题。西鲁村夯实党建引领,在村内划分“党员服务区”,设立“党员责任岗”,积极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日”“我为村民办实事”等系列活动,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奉献、造福群众。张庄村开展“四个上门”工作,通过主动上门找问题、主动上门问需求、主动上门解矛盾、主动上门送温暖,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办好帮助村民申请民宿补贴、在村中心位置建设敬老文化广场等实事好事。

协同发展更高效,优势互补“谋双赢”

以开展“两结对”工作为载体,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通过党建结对、产业发展结对,织牢“功能网格”,把“功能网格”做深做实,促进基层治理落在共建发展上。

各基层党组织挖掘自身优势,积极结对共建,以“功能网格”带动“发展之路”。漷县镇创建企业公益联盟,目前有26家企业纳入公益联盟,开展防疫物资捐赠、定向扶贫捐助等公益活动9次。军屯村党支部与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党支部、北京雷杰展达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进行共建,聘请专业检察官、律师作为村居法律顾问,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实现“法律进网格、矛盾不出格”。漷县村党总支与区人力社保局公服中心党支部结对共建,公服中心每周为漷县村提供3条岗位信息,定期开展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免费培训等活动,目前已有60人实现就业。后元化村党支部与铜牛集团开展结对共建,打造“党建+农品种植+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