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定场景的“无人化”服务迎来爆发,以人工智能为主力的“无人经济”加速落地,不断“解锁”科技生活新场景。

各种新奇有趣的“无人”智慧服务,塑造了酒店服务新特色。北投绿心网球酒店配备了机器人服务员“小心心”,当外卖或快递到达酒店时,无需下楼,机器人会将物品消毒后送入房间。房间内还配备智能操控系统,通过语音可调控屋内灯光、窗帘设备。

位于北运河西地铁站的一处“无人酒店”更是高级,在微信小程序上预订房间,便能开启一场“AI之旅”。在酒店门口,没有迎宾、没有前台,“刷脸”认证便可通关。就连进入电梯间,操作屏幕也自带“注视感应”,一眼望去便能“点亮”按键,全程无需动手。房间内,灵敏的感应技术仿若发号施令的指挥棒,客人一旦进入,灯光、窗帘、空调、电视等都自动打开。标配的智能语音系统,为每间客房配备了一位“AI管家”,点餐、索要物品等各种需要都能搞定,而“服务员”则不出所料是机器人。客房内还有面神奇的镜子,看似平平无奇的镜面用手指一点,立即“变身”为娱乐工具。当然,这个科技含量满满的酒店,并非真的没有服务员。酒店工作人员都“藏身后台”随时候命,一旦收到系统发送的服务工单,会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解决问题。

远程交流、线上会议等几乎成为“刚需”,有的公司专门安装了线上远程会议系统,“零接触”工作交流。而在无人自习室、无人书店,更可全程实现无接触沉浸式学习。

位于车站路的“城市书房”科技感满满。智能门禁系统、图书防盗门、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远程监控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远程控制系统、AI行为管理平台系统、朗读亭……这些科技手段有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自助办证、借阅、阅读等基本图书服务,有的是为智能文化空间的安全运行及运营提供服务。比如门禁系统,可识别读者身份,并自动解锁开门;待读者完成借还书手续后,通过智能安全检测通道,门禁可开启。最新的AI行为管理平台系统还可以迅速识别紧急情况,将异常情况截图发送至手机APP。读者可以持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刷卡进入,也可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出,全自助办证、借阅、续借、还书。

这两年,城市副中心建起8座无人值守的“城市书房”,店内集成了智能语音播报、人体感应、RFID感应识别、智能防盗等技术,温馨提醒、伴随着脚步逐渐点亮的灯、智能支付的自主结算系统等,都让人感受到了这里与众不同的科技含量。

当你学习累了,还可以到无人茶室放松一下。在新华大街的这处茶室,你只需一部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控制店内电器,还可以观影、泡茶、购物,全程自助。实现这个无人场景非常简便:顾客线上预约,自主选择时间段,自助开门消费,全部在小程序上完成,全程不用接触任何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