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如何提升?美丽乡村如何保持?日前,潞城镇东堡村的坑塘边上,一场关于推进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的协商活动正在热烈进行。这是通州区协商议事厅“你说我听 我说你听”协商议事活动向基层延伸的创新之举。
“还是要坚持河长制”“抓紧购置污水处理设备是关键”……由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政府职能部门等人组成的调研组一行首先实地察看了东堡村坑塘治理情况,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关于村内坑塘治理前后的情况介绍,以及第三方公司关于利用高新技术治理水体的分析讲解。
“针对农村地区小微水体脏、乱、差、夏季异味等问题,潞城镇委托专业治理机构,依托高新技术手段,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坑塘开展集中整治,目前试点坑塘治理收效良好,正在稳步推进其他坑塘设备下水调试工作。”潞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2022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为通州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样的协商活动接地气、有成效,能为我们村的工作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刘颖说。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又能切实提升老百姓居住环境的民生工作,需要发动群众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氛围。如何引导、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中,这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亟待破解的瓶颈。
东刘庄村是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东刘庄村通过召开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到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形成一套群众参与环境治理考评的体系。
“我们大家门前的绿化要做好,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村民小组长向在座的村民发出了倡议。
“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政府去落实、去推动,更需要我们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区政协委员汪碧刚说。
据了解,自去年5月启动至今,协商议事活动已在潞城镇举办了10场。协商议事活动的开展,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饮用水安全、便民设施建设、文化公共服务等20余项民生问题均得到了市、区、镇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真正实现了“有事好商量、说话有地方、服务送上门”。
“‘议事厅’解决的大都是共性问题,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种向基层延伸的协商方式,为解决民生问题增加了新的渠道。”潞城镇党委书记张旭辉说道。
潞城镇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大事有协商,小事入户办。为此潞城镇依托“文明银行”平台,发动机关干部组建“贴心服务队”,队员均由镇机关干部组成,机关干部入村联户,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上门问需,帮解百姓的烦心事、忧心事。
“我们的联系方式公开透明,村民有啥心里话也愿意跟我们说。在入户过程中,村民说的每句话我都会放在心上、记在本上,有时候困扰村民很长时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我们‘贴心服务队’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样‘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作用。”潞城镇机关干部、“贴心服务队”队员之一刘子毓说道。